先看两个问题:一、上大学之前,你觉得大学的意义是什么?二、加入大学学生会后,大学的意义变得如何?
先说第一个,中国绝大多数的学生在高中时被告知,只要上了大学,时间安排就自由了,可以谈恋爱、打球、去图书馆看喜欢的书、加入社团一起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只要你想,都可以参加。
再说第二个,加入学生会,校级的也许轻松一点,院级的学生会琐事比较多,平时比较忙,经常写策划、搬杂物、开例会、办活动,活动完了一起喝酒吃大餐。经常会想,本来想进学生会锻炼些组织进能力了、认识一些新朋友、学习常用办公软件。可现在好像除了搬东西喝酒聚会就没有其他了,一身的社会习气。
当然也有学生收获很大的,但显然你不是,否则你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如此强烈的对比,实在引人深思,大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作为即将毕业的老学长,曾经加入五六个学生组织和兴趣社团,创办过学社担任过一年社长,假期共计两个月的培训和5个月的实习经历,我终于找到了让我认可的答案:大学,其实是通识教育阶段。所学的很多都是皮毛,也许读了硕士博士才会接触比较专业的知识。
大学阶段的高数、哲学、专业课,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毕业找工作都需要岗前培训,怎么可能凭大学积累的那点皮毛纵横职场呢?只不过是基础扎实的同学在接受新知的时候学得更快罢了。
高中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然是希望给学生美好的憧憬,把他们在大学时候好的一面呈现给他们的学生;上了大学亲身体验,人总容易忽略美好却平常的事物,而不自觉的吐槽不如意的事。举个简单的栗子,四肢健全的人不会天天张扬我多么的健康,而一旦缺胳膊少腿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关注。
所以,所谓的“大学的意义变了”,也许这个话题成立,但我更希望用中国古人常用的太极两仪四象来解释。所谓的老实说、亲身体验、别人的感受等等都是四象,外化出来的各种现象。而各种现象说来说去只有阴阳:好的和不好的两个方面,一阴一阳之为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没有哪个大学是完美的,即便清华北大哈佛都有各自的问题,不信自己去网上搜一搜,问一问他们的学生就知道了;同样也没有哪个大学一无是处,存在即合理,耳熟能详的马云曾经上学院,不依旧产生大咖么?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正确地理解大学的意义。大学阶段就是通识教育,仅仅是为了将来打基础,毕业了等于开始新的学习,而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不过是一个个平台往上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职场,一步一个高度,永无止境。
了解到这一点,你就知道,进社团、比赛、去图书馆、实验室、上课、培训、兼职、实习等等,都是为了到下一个高度更快地适应和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而且对于不打算考研读博的同学来说,这是人生最后一个集中时间学习的阶段了,更应该好好珍惜,到了职场,学习的时间会变得很零散。
且行且珍惜,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