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所有的饮大部分都兼有痰。痰的来源是因为湿太盛,湿久会生痰,所以无论是寒湿、热湿都会生成痰。最初就是水气的湿没有被排掉,慢慢就变成痰,痰饮会造成堵塞,如果有一层痰积在一处,会让水停下来,于是水就跟痰混在一起,变成黏液。所以治饮病的时候,攻水的同时病人除了会吐出水来,还会吐许多白色的黏液、白津出来,这就是痰饮。“当以温药和之”,所有的饮病张仲景认为都是寒湿造成的,温阳利水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痰饮/横膈膜积水:苓桂术甘汤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这是横膈膜有水产生的晕眩。拿天平来做解释:横膈膜对应天平的底座,两耳对应天平的两端,当水饮停在横膈模时,天平的底座一晃动,上面天平的两端就会不平衡,出现头晕,中医治疗严重头晕目眩是把横膈上面的水排掉(西医的诊断是内耳不平衡),用苓桂术甘汤。
桂枝是温药,本来就能行胃阳,在本草里面是可以壮心阳,心阳一壮起来,心火就下行,火生土,胃阳就跟着旺起来,热起来,这个水就化掉了。当水化开来以后,用白术去利湿,因为当初水停在里面一定同时影响到脾,而脾胃是表里关系,这个胃水会让脾有湿停在里面。而开了温药以后一定同时要开利水的药,所以用茯苓去水。甘草是让药停在胃的地方,取它的缓的性。这四味药六碗煮三碗,分三次服,小便通利出来就好了。
辛(桂枝)甘(甘草)发散为阳,当把桂枝和甘草放在一起时就是阳药了。酸苦涌泻为阴,把白芍(酸)和黄芩黄连或葶苈子(苦)放在一起就是阴药了,中医治病就是在调和阴阳,不管什么病,越是严重用药越简单。
临床上苓桂术甘汤用得很多,因为能行胃阳和心阳,故亦用于神经衰弱、心臟肥大或动悸、精神病人走路晃动、耳聋但表症是晕眩等。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肾气丸方(见妇人杂病)
短气兼有一点微饮时,也是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也可以治。《金匮》的肾气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和附子,桂附是阳药,阳一热起来,身上的微饮就排掉了。肾气丸的方义待讲到妇科时再详解。
苓桂术甘汤晕船晕车也能用,但如果喝下去后病人还是恶心想吐,用五苓散。五苓散也能治晕船晕车,唯一的区别是:五苓散证有口渴、小便不利、水肿。五苓散是利水用的,天生毛孔小的人(出生在北方的冬天)不适合发表的药就用五苓散治感冒。而苓桂术甘汤证没有口渴小便不利,只有晕眩、胸胁胀满。
二、留饮/肋间积水:甘遂半夏汤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伏脉”就是不容易摸到它,脉躲在很里面,沉在底下,用力按就没有了。如果脉沉在底下是细而附骨(用力按还有),那是积脉。
病人出现脉伏的时候有时还坐在那边讲话没事一样,可是你几乎摸不到他的脉,这并不是身体虚,而是他水气太盛了,这种饮病就是留饮,水太盛了。因为水把血脉压下去,所以摸不到脉,这种人的症状就是拉肚子,拉很多的水出来,拉完以后会比较舒服一点,过会儿慢慢又难过了。“心下续坚满”,在胸膈横膈膜一带,整个环绕胸腔一圈的位置不舒服,胃区又硬回来了,这就叫做留饮。为什么称之为留饮?就是饮去了以后,又慢慢的累积回来。实际上是在胸膈里面的肋膜间有积水,有时水已经渗到肺叶的下方了,但是肺里还没有积水,肺里面有积水的话,就是十枣汤证了。十枣汤证病人不能躺平,甘遂半夏汤证病人还能躺平。
这个水慢慢的渗在肺的下方,然后这个饮还会慢慢进入肝臟与脾臟的周围,甚至于连这些臟的下方都塞满了水,就是臟的外面、膜的里面都是水,这是饮进入人体最深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管道可以将水排出来,一般有管道的饮可以自己排掉,这里没有管道排水,于是水就停在里面。如果给病人吃一般的西药利尿剂,吃下去以后水被利掉,但是过一会儿水又回来,西药没有办法把停在人体最深的水饮去掉。
咳嗽的声音:商声(即散开的声音)代表有水,而非有脓痰的咳嗽声。
甘遂半夏汤一剂一开。甘遂1钱,半夏2钱,芍药2钱,甘草2钱,两碗煮一碗,去渣放入蜂蜜,再煮成一碗,一定要用蜂蜜,有甘遂的药病人喝下去后一定会同时吐泻。
甘遂强力利水,甘遂这个药是大将,攻水的大将,甘遂如果攻不掉的积水,病人也差不多了,蜂蜜解甘遂的毒。
这个处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选用了白芍,任何臟的下方都是阴(静脉聚集的地方),白芍性酸主收敛,一收,类似海绵挤水,水就被挤出来,水出来后往外走,用甘遂将在上的水吐出来,然后用半夏把下焦的水从小便排出来,怕此方利水力量很强,伤到肠胃的津液,加甘草。甘草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让甘遂走慢点,甘遂是毒药,中药里的毒药进入身体约三至四个小时就会消失,没有超过四小时的,因为怕甘遂走太快,希望让甘遂下去以后能透达到最深层、没有通路的地方,让甘遂去通这些地方的水饮,靠的就是甘草。这就是甘遂半夏汤的方义。
我们用处方时一定要知道如何搭配用药来调和身体的阴阳,当把病人的阴阳调和到正常时,病就好了,故一定要知道药的阴阳以及哪些药搭配在一起是阴或是阳,这就是运用经方的技巧。
三、悬饮/肺积水:十枣汤
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匕。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十枣汤证的脉很细且滑(前后动得很快),代表伤于饮,因为饮的力量比大,把血脉压住。《伤寒论》中定义,十枣汤证来自病人被误下,可能是病人同时有表里症时被先攻下(《伤寒论》的原则是先解表再攻里),也可能是病人有表症时吃坏肚子,于是表邪下陷,表水跑到肺里(肺的下方)。太阳证有三证:太阴中风(桂枝汤证)、太阳伤寒(麻黄汤证)、太阳温病(葛根汤证),只有太阳伤寒被误下后才会得十枣汤证。表被寒束到时,肠胃的抵抗力(免疫系统)把病毒顶在皮肤表面,呈现相抗状态,即麻黄汤证:无汗、恶寒、身痛,若误攻下(应该发表),表寒进来,停在胃里,出现悬饮。
弦脉代表有水,数脉代表累积在那里,这是寒脉,是属于有水的脉,为什么是“冬夏难治”?因为冬天是大寒的时节,夏天是大热的季节,此时气候偏盛于太寒或过热。治疗饮病都是使用比较温热的药,气候太冷时,身体会收缩的较紧密,此时我们用温性的药就没有办法将饮完全温化掉,所以在冬天治疗这种病的时候,往往还会有部分的饮停留在身体里面,没有完全被清除掉。夏天大热的时候,而这些药本来就很热,热遇到热,药力就会分散,也不是很好的治疗时机。但也不是说冬夏就不治,现在我们的空调设备都很好,有时候外面是冬天,里面有暖气来控制,气温是春天,所以还是可以施治的。
“悬饮”是指肺的下方都是水,也就是水已经入肺了。肺是华盖,在人身上最上面的臟就是肺,水停在肺里面,会让肺泡里面充水,于是就悬在空中,所以被称做悬饮。肺本该像个气球,里面充满了气,可是气里面却有很多的水分在里面,正常的肺水是气化的水,像蒸气一样热,而不是冷水,一旦成为冷水,就会成为水饮停在里面,“内痛”在两肋。十枣汤很重要,治疗肺癌时有时会瞬间积水,必须立马清掉,否则水会滋养癌细胞导致扩散,十枣汤下去后三小时便可把水清光。
咳嗽久治不愈,饮一直没有去掉,长年累月成悬饮,所以平时身上有饮时要及时排掉。如何如道身上有饮?明显的桂枝汤证,然而喝桂枝汤后却没好,说明还有饮在身体里。十枣汤是去悬饮的唯一处方。十枣汤清完一次后水不会再回来,但有时需要清第二次、第三次,因为太久了。
三味药先打成粉末,煮红枣(多几颗亦可),用红枣汤吞服药末(粉剂生用),剂量:三味加在一起为1钱,即各三分之一钱,甘遂、大戟质较重,芫花质轻,故看似芫花多些。这三味都是强碱性的药,红枣酸性,能中和它们,同时增润胃的津液,否则直接吃粉剂下去会跟胃酸中和,一定伤到胃。十枣汤因为用红枣汤吞服,故又名“朱雀汤”。
早上6点卯时空腹吃,因为卯时入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一天吃一次,1-2个小时后开始上吐下泻(不超过3小时),如果完全没感觉,到第二天再服第二剂,加重半钱剂量。
悬饮的十枣汤证时病人大小便都很少了,此时病人已经但坐不得卧,只能坐,没有办法躺下去,整个胸腔里面都是痰和水混合在一起。十枣汤喝下去以后,约半小时左右,病人肚子里面会有“轰轰”似雷鸣般的很大声,要特别提醒病人找个厕所屁股可以坐在马桶上,嘴可以吐到洗手台里的,这样上吐下泻都可以同时被接到,因为服药后是上吐下泻一起来的。出厕所后,过下又要进去,大概一个早上跑个六次到七次,跑完以后水就全部清干浄了。吃完十枣汤后,等药力过去就要喝稀饭来养胃津,也可在稀饭里面放点红枣,让稀饭更黏一点,可以较快地产生出胃的津液。
悬饮的病人,脉一定是“沉而弦”,沉脉代表病在里,弦脉代表是水也代表是寒。
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4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痰饮(基本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