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择校热”疯行,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配置出现失衡。从更大范围说,作为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对于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消除知识鸿沟、实现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故破解教育公平难题是事关国计民生之大事。但教育不会自然而然地公平,需要政府的积极推。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来改善资源配置,破解择校难题,促进人民受教育的公平正义。到朝阳区高度重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之作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民生工程,我们看到,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作为。
就朝阳而言,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校薄弱校的政策经费投入、建立城乡学校共同体等,从战略层面对农村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推动农村学校硬件改善和软件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深化学区制改革、“名校+新校”、“名校+薄弱”、“名校+民办”、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办学、创造性地提出“一校一策”等途径,打造以“名校办学三模式”为主、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办学为辅的优质资扩充路径,多元化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初步形成 ;同时,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八项工程、“双名”工程、打造数字化课堂,深化内涵发展做好保障工作,教育均衡的“朝阳探索”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而这些探索成效显著,推动朝阳教育均衡迈上新台阶:教育空间布局得以进一步优化,迅速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合理、声誉良好的学校;有效缩小了城乡教学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学校教育质量趋于一体化发展。以中考为例,2011年前农村学校综合及格率低于区平均水平;到2013年农村学校综合及格率高出区平均水平1.6%,达到98.5%;有效缓解了优质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实现了优质资源在43个街乡的全覆盖,由此使择校难题得到了根本遏制,据统计,今年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率分别从2010年的80%-85%、75%左右上升到100%;极大提升了朝阳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家门口有了好学校,“不少朝阳孩子从片区外转学回来了。”
朝阳区,作为地跨城乡,拥有多项全市之“最”: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国际化程度最高、流动人口最多……如何扭转历史和地域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摆在朝阳教育决策者和全体朝阳教育人面前的重大课题。透过当下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看到,朝阳教育人正在汇聚全区之力,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从政策推动,到一线探索,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夯实而坚定,将之走成一个模式,一个信念,相信这必将会让朝阳离“校校精彩、师师乐教、生生幸福”最终目标越来越近,让“朝阳”均衡探索得以被更多关注与传播,让更多孩子受益。(写于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