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到这本书到看完,应该不到两周,从一开始不知作者所云,到渐渐与君心有戚戚焉,着实经历了一个不断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很奇妙地将这世界的无奈与温情协调在一起。让人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时候又重拾勇气去坚持。
因为那一丝光,世界有了温暖;因为那一份爱,弗兰克创造了一个孤独却不落寞的新世界。没有一环紧扣一环引人入胜的情节,甚至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算不上技巧性高的小说,可神奇的是:在作者琼·伦敦信手拈来,琐碎无奇的描述中不知不觉激发我们对自己的思考与回顾,跟随弗兰克一起直视我们最不愿承认的那份隐痛。
13岁的弗兰克有着敏感,固执而尖锐的性格,因患脊髓灰质炎而被送到“黄金时代”疗养院。在此之前,他曾经学业突出,让作为钢琴家的母亲骄傲,本应有个璀璨的未来。命运之轮急转,曾经明亮的世界在他眼前渐渐拉上幕布……在彷徨孤独中,他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三世界,一个他可以行动自如,可以如昂首阔步的世界。而这与现实是背离的,因为这场病会渐渐夺走他的健康,不断提醒他冰冷的黑暗……
曾经别人包括父母悲悯的眼神让他一度龟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人生而孤独,尤其是在日复一日明知不会再有任何改变的死寂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挣脱,却又在一次次被现实围堵的城墙里节节溃败,渐渐无力、妥协、认命。看到他的挣扎,也许那些被现实所迫却又无行动力去改变的人会产生共鸣吧。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在过往的岁月中,总会有那么些地方或者事是你在某个时期无法很好地解决的。你因无力改变而懊恼,因无法放下而揪心,更心当时的你选择选择妥协而耿耿于怀……在这样一种压抑而阴暗的环境中,弗兰克在两个人的帮助下开始寻找救赎。
指引他去寻找裂缝的是沙利文。那个靠铁肺活着整天躺在病床上的诗人。一个即使全身无法动弹依旧在脑子里写诗的男孩儿。他给了弗兰克打开第三世界大门的钥匙,用他乐观的精神给弗兰克指引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即使他最后依旧没能用坚强战胜病魔,却赋予了弗兰克要继续完成的使命:写完诗“我在世上的最后一天”。
第二个让他用一生去铭记的是艾尔莎,一个坚强优雅的女孩。她给弗兰克的世界带去了光亮。他们灵魂相吸而彼此救赎。脊髓灰质炎的确是一双恶魔之手,它改变了许多无限潜能的年轻人的生命,带给他们看不到尽头的黑暗,死亡如影相随。幸而,在这片黑暗中,他们因为始终不放弃追求而灵魂契合,彼此吸引,一起进步,用爱战胜无尽的黑暗,驱散在世间踽踽独行的寒意。
“在某种程度上,他写的一切诗都是写给她的信。”意料之中的,他们并没有白头偕老。艾尔莎的儿子来拜访这位诗人,弗兰克从“他母亲的儿子”――杰克的身上缅怀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光的生物,他母亲的儿子。”初读这句拗口又深奥的话觉得别扭,后来顿悟:因为那份爱太深沉,所以这个身份前面的定语也要添加上爱人的印记。他们的对话有意无意地交代岁月流沙中两人看似无交集却又彼此牵连的过往。虽无朝朝暮暮的陪伴,彼此遥望,却始终在进步,在某个时空交际处,也曾一起同行。
因为有你,我的第三世界才有了光亮;因为有爱,我才有勇气继续孤独;因为有诗,我才有了一个自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