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性非异也,而善假于物也。
在听到善用现代手段、工具的刘润老师分析这个话题时,我大脑一惊,原以为很多只有近现代才发现的效率工具,原来古人早已有所认识,并总结成了如此美妙的金句。在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为自己长久以来的困惑找到了一个清晰、正确、必要的概念。
君子性非异也,这和自己的价值观是极度吻合的,和这句话同义的另一句话,是之前在新生见面会上送给高一学子的,“世间哪有什么天才,他们只不过是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来思考了而已”,大意是这样,貌似是出自鲁迅先生。对于这样的道理,我明显能感知到自己对于这类道理的内化过程,先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大量的困惑,然后开始焦虑,就开始思考、学习,我为什么焦虑,在思考问题本质的时候,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赋予很多意义,可能就是一大堆的勉强的解释,但至少也帮助自己度过一开始的阶段。
举个例子,自己最近在筹备“全国Hope卓越教师大会”体验工作坊,主题是分层教学,对于两年前的自己来说,要理解分层教学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但又觉得这个东西肯定是好东西,所以就开始思考体制、教育、认知情怀等等,以支撑自己去做这件事情,不断地给自己洗脑,不断在成绩与情怀间寻求平衡点,现在看来,那段时间的很多所谓的困惑其实都是“庸人自扰之”,80%以上的行为都是无效动作。经过两年的摸索,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有行为本质都落到一个点上“高效” ,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终点,但目前来看,这就是我现阶段全部的简化认知了。
而这个过程就是先把困惑打包,用相当多的道理去解释、解决,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持续的思考,最后问题就被细化和概念化了,以后只要有类似的情景出现,别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摸清状况,而我只用一个词语就理解了当前的局势。相当于读书一样,热爱阅读且持续阅读的热都知道,“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这是一个怎样的体验和过程。而这一点也可以类比利用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我们身边总是不乏一些专业老司机的存在,而这些高手就是能够快速看透问题本质的人,反正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老司机,处处皆师长呀。
这个简化的过程说起来倒是云淡风轻,却在经历的时候总是让我们抓狂,但如果能带着这样的意识去面对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时,你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一个的“挑战”而已,你的身体就会从消极对抗,到积极备战的机能转化,这些改变是微妙的,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却是客观存在的生理变化,这点也是在学习了《具身认知》之后开始,学会用认知影响行为,也可以用行为反过来改变意识。说了一大堆切题或者跑题的言论其实也是在经历化繁为简的过程,先把道理说复杂了,再把道理叙述的简单易懂,这是自己正在体验的,也许下一个两年,当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许只是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自己此刻想要东西,也相当于和未来的自己对话了,其乐无穷啊。
对于君子,可不是那种受道德绑架的“标杆”人物,而是在不同领域中的牛人,至于多牛才算牛,最起码有很强的影响力,举手投足间总会让你不禁打心底里佩服的人。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如何成为“牛人”,那便是“君子善假于物也”。
我不知道会使用工具是否是让人类演化的根本原因,而我们普遍的感觉就是“好像我们人类比起其他种类的生物,会发明和使用更多、更复杂的工具”。而君子善假于物的“物”,便是我所理解的工具,是一个更加广义的概念,而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实物工具,还包括大量人类共同想象的隐性工具。
工具的本质是效率提升,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便是其最通俗的解释,对于实物工具,我的行为准则是,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而价格便是一把相对客观准确的尺子,所以对于实物工具的购买我一般都会选择经济承受范围内最贵的。这不仅能极大的提升自己的工作学习效率,还能够让自己在用的时候有一种仪式感,而仪式感是一种通过行为改变认知,极大节省思维精力和意志精力(出自《精力管理》,人的精力有四个方面:体能精力、情绪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从而避免“乱精神”,保持更加专注的思考状态,如果又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便也是一种“工具”啊,因为她已经极大的提升了我的效率。
另一种效率工具就是人类共同想象的很多抽象概念,像时间、上帝、管理、公司、学校、班级等等,相当于数学中的圆这个概念,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具化的东西来理解这类工具,但她们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我们的方方面面。对于这类抽象的概念工具,有很多团队在不断地尝试将他们进行具象化,像番茄钟、水滴清单、、Imindmap之类的效率工具,也有人称之为时间管理工具,但我早已确认了一个事实:时间是不可被管理的,我们唯一能管理的就只有自己,所以我更喜欢把这类工具称之为“自我管理工具”或者“效率工具”。而对效率工具的选择,我应该庆幸生活在互联网时代,80%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只要会search就够了,也就是搜索能力,因为我坚信自己并不孤独;而剩下20%可能才需要我research,也就是研究。对于这个知识的利用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具,那我在做的事情就是用脑子升级脑子,元认知能力随时被开启,那种感觉简直用三个字形容“爽爆了”。
对于元认知能力,我又可以将她理解为工具的工具,而学习认知科学是提升这类工具最好的工具,这么说的话,学习认知科学便是工具的工具的工具了。对于学工具的使用,我打小就是极度热衷的,对于这类隐形工具的选择,我同样会选择“付费”的形式,这就是之前写过一篇《“知识付费”和“知识变现”你真的懂吗?》的根本原因。
最后说一下除了80%能search到的效率工具,剩下20%我自己research的工具中的一种吧!
在我的文集《三省簿》中看到,那就是日总结,吾日三省吾身,便是由来。
对于日总结,在形成习惯之后就很难停下来。现在的自己每天会有两次写东西的时间点,一个是早上,一个是晚上睡前。早上的写作可以理解为做日计划,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当前状态的准确预估,所以就要排出直觉和情绪对理智的干扰,而人的生理结构就决定了我们一开始没办法绕开直觉和情绪,直接理性思考,所以早上的日计划我设计了几个标的。之前的标的就两个考量因素,睡眠和情绪,0至3分依据自己定的标准打分,把睡眠和情绪量化是一种快速进入理性思考的高效工具。但这两个标的是不全的,而且也不太合理,经过长期我发现问题总会积累很多,到一定程度之后要不得不大肆清除一番,这是我不喜欢的节奏,却深知也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最后我确定了方向,必须顺应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规律,也就是顺应天道,才能够事半功倍。有了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知识,我把标的进行了优化,对于睡眠的对标,依旧保留0-3分量化机制,如果头天晚上10点30以前没有入睡减1分;睡眠质量主观评价,睡得好1分;早上起床感觉精力满满1分,这样相当于一早上我就知道今天自己有多少电量,才会注意中途的消耗和补充。另外的变化就是在日计划中设置了“思维路标”,一个是直觉,另一个是情绪,最终指向的是理智!
从直觉到情绪,再到理智,这一切与人类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我行为模式,而理智的载体是人类最终演化出的大脑前额叶皮质,这也是我们最终要训练,以用来帮助我们成为君子的“终极武器”。
而对于理智的强化,冥想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工具,在后文中我会解释设置“思维路标”的底层逻辑,和对冥想训练的小课题。
美德第二条收入囊中,“善假于物”。
君子性非异也,而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