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正的产品菜鸟,到从业一年的准新人。一年时间做的事情纷繁复杂,从竞品调研分析、产品设计、需求评审、进度管理、上线准备。好像什么都会一点了,但仿佛又不太知道做产品到底是做什么,直到看到三节课上的一篇文章,有感
抓住用户、场景、需求
产品经理的工作纷繁多样,但总结下来就是要抓住用户、场景、需求三个关键点,分析并评估是否存在优化方案,尝试解决问题
1、分析: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时间、空间、境遇等)里,会有怎样的需求
2、评估:这个需求被满足的如何,是否存在痛点,是否有优化的方案
产品的核心其实是为这个没有被很好满足的需求,设计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并不仅限于互联网产品,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方方面面
比如共享单车是满足没有便捷交通工具的人(年轻人 or 没有私家车的人?),在要去某个不远地方的场景下,公共交通不便打车太贵,步行太远的痛点(便捷、便宜的需求)
概括清楚是什么样的用户
越精确的用户画像,能更加精确的了解用户的习惯和喜好,深入理解用户在想些什么,进而更深入的分析场景与了解需求。
比如我现在是一个导购平台,要给用户推荐鞋子(场景),这时候如果告诉我用户是个男人?会一脸懵逼,板鞋、球鞋、皮鞋、拖鞋都可能成为我的答案。但如果在这时,你更清楚的描述出我们的用户是25岁左右金融行业的职场男性,我一定会更多的给他推荐休闲皮鞋或商务皮鞋。丰富用户特征让我能更好的分析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他们
那我们要怎么概括用户的特征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给用户加一系列标签,比如用户性别是男是女?年龄区间是多少?有没有地域特征等?一般会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工作状态、所在地、兴趣爱好、收入情况等,就像上文说的‘25岁’,‘职场’,‘男性’就是三个标签
分析用户所处场景
我认为场景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时间或空间下,用户的某种境遇。对用户场景的设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之后我们所设计的解决方案
就拿共享充电宝来说,同样的共享充电宝,来电的柜机模式和小电的桌上充电宝就明显瞄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用户场景。小电的柜机瞄准的是商场里,逛街的人们手机没电的场景,小电的桌上充电宝瞄准的是咖啡厅、餐厅等一段时间停在一个位置的用户场景。进而针对不同场景的两个共享充电宝的产品设计,包括押金,付费方式和机器在内,都天差地别
所以在产品经理的一大职责便是仔细思考用户究竟在什么场景下会用自己的产品,或者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想用我们的产品。其中场景又分成了下载(激活)场景和使用场景,不再细说
挖掘用户的本质需求
用户+场景≈需求 部分用户在特定场景下,就会有相应的需求,产品经理的工作之一就是发现并分析需求,并设计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尝试解决第一步,即挖掘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对用户和场景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可能会接近用户最本质的需求,也就越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