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聊天时,总有人问,你是外地人吧,来这里多久了,怎么还不会讲这里的话呢?这个话当然说的是当地的方言。
在外面漂了很多年,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方言,而我,其实是一个适应能力还不错的人,可是对于当地的方言,我是怎么样也学不会的。
也许内心深处的抗拒吧,小时候,邻居家的大人们总是在说,谁谁谁嫁到外面去了,回来的时候话音都变了,不会讲家乡话了,把祖宗都卖了,她们说的时候那个神情多多少少有点鄙视。其实那个时候我是不太懂的为什么大人要这样说,在我们的眼里,我们生活的小村子,就已经是我们的全世界了,对外面是一无所知。后来上学学到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听老师讲解懵懵懂懂的,大概也不太明白诗人的那种心情。也是在那个时候,在我的心里,有了一种概念,方言就是代表祖宗,而祖宗是绝对不可以丢掉的。
后来慢慢才知道,家乡的山那边还有个更广的世界,除了在学校学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山外的世界还有很多人说的话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上学,外出工作,对外面的世界越来越了解,也听到了很多种不同的方言,可是听来听去,还是觉得除了普通话,我还是喜欢听自己家乡的方言,觉得自己家乡的方言最好听。
在外面漂的时候,每天遇见很多的人,见面打交道都是普通话,偶尔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听到有人说家里的方言时,那种高兴劲儿是没法形容的,就如同遇到了亲人,总会忍不住凑上去接上两句,如果凑巧没听错,说不定在他乡遇见了老乡,这就是一件大喜事。
方言,大概就是一个人的根,哪怕身在异乡,拿起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方言也会脱口而出,不需思量,它已经刻在骨子里,血液里了。
所以,无论身在哪里,方言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