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去逛商城,明明没想买什么的,可是晚上回到家手里却拎了一大堆东西。
逛逛网店,只是去看看有没有自己想买的东西,结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花在上面了,确什么也没买。
明明已经确定要买的东西了,往往有的时候买的确不是自己之前确定要买的。
……
类似的行为还有很多。
感觉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指引着我们,让我们不由的去做出选择,最后却发现,这并不是内心真正想要的。
这些行为有一本书可以来解释。
《怪诞行为学》。
书中开篇讲了一个广告,并做了调研。
一家新闻媒体要发行杂志,读者有3个选择来订购。
1、电子杂志 59元一年。
2、印刷版的纸质杂志 125元一年。
3、电子杂志和纸质杂志套餐 125元一年。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那一项来订购,不要那么快做出决定哦,想想。
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都会选择第三种,只有少部分会选择第一种,第二种基本上无人问津。
书中的数据显示,被调研人群中有84%选择第三种,16%选择第一种,第二种无人选择。
大家可能会想了,正常人都选择第三种吧,电子版的要59元,纸质版的要125元,两个一起才125元,相当于电子版的杂志白送了,多划算啊。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
大家接着往下看。
作者针对上面的行为又做了一次调研,不过这次他去掉了第二个选项。
1、电子杂志 59元一年。
2、电子杂志和纸质杂志套餐 125元一年。
这个时候你会选择哪个?可能你会认真考虑了。
现在时间都是很宝贵的,电子杂志可以随身带着,可以碎片化时间来看,纸质版的携带不方便,还容易磨损,不如电子杂志保存期长,没必要2个都买,买了也不一定有时间看,电子版的杂志就可了。
这应该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心理过程吧,会思量对自已最有利的一面,会考虑自己的真是需求。
这个时候我感觉买电子杂志的人会多一些,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电子杂志来订购。
我们来看一下书中的调研数据,买电子杂志的占68%,买纸质的占32%。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仅仅去掉了一个选项,就让结果逆转。
这就是怪诞行为学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被商家所左右的,就看我们自己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
第二种购买需求才是大部分读者的需求,商家自然知道读者的这种真实需求,可是他们需要销量啊,那要销量就要揣摩读者的心里。
书中说了,每个商家背后都有一群人在出谋划策,在谋我们包包里的钱,让我们心肝情愿的拿出来买他们的东西。
于是商家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最后他们决定在订购电子杂志和二者都订购中间加一个选项,那就是纸质版的杂志定价也是125元。
其实这个选项就是一个诱饵,商家并不需要有人去选择。
加入这个选项,就是要让购买者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只要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情感就战胜了理智,购买者就朝着商家需要的方向发展了,于是乎,商家的销量就上去了。
所以说,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其实是和商家背后的一群人在斗智斗勇啊,我们斗不过他们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商家就是利用了购买者爱贪便宜的特点,大把的赚钱。
所以说,往往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去逛商城的时候,不管是买衣服,还是买其他的,是不是容易被买一送一,买二送一,买够多少送多少的字样吸引,这就是商机的一种手段,利用免费来提高销量。
其实那个买一送一不过就是打个5折,折下来也不便宜啊,其他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往往我们觉得占了大便宜,熟不知,买回来的东西也许我们压根用不到,我们忽视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我知道了自己行为背后的一些道理,我尽量的克制自己不要掉入商家的陷阱,但有的时候还是马失前蹄啊。
前天晚上我在某网站买书,本来只想买一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诗词的,看到上面买100减40,买200减100的字样就被吸引了,于是乎买买买,不够200接着凑单,其结果是买了一大推书回来,我真正想买的那本没在减免中,用了一本同名字的可以减免的替代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想了又想,觉得我买的很多我都不会去看,于是乎我清醒了,要去取消订单,结果无法取消了,已经发货状态了,遂作罢。
如果你喜欢买买买,如果你总是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那么推荐你看下《怪诞行为学》,作者是美国的丹.艾瑞里,也许会对你有一点点的帮助,这本书通俗易懂,还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