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老一辈的人经常说起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其实他们的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三岁的孩子看到大究竟是看的什么呢?
按照老一辈的观念应该就是这个孩子很乖又聪明,那以后肯定就是有出息;如果这个孩子脾气不好,又捣蛋,那以后准不是省油的灯。
但是按照现代不同领域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一个孩子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即便智力再高,心智不同调,就算是个天才,那在情商方面也会有一定的缺陷。
2岁到3岁半到孩子,会有一个执拗期的渡过,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因为一件事情而变得固执己见。打个比方:一个2岁的小孩平时和家人坐电梯都是父母在抱着。如果这个孩子想按电梯的楼层数字,父母会抱着他去按下这个数字,可是到了2岁后,孩子再坐电梯时就想自己动手来按,因为他还不能认识自己的身高够不到电梯按钮,父母这个时候要是出手去按键,他就会发脾气哭闹。父母如果这个时候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并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甚至向孩子发火,打骂,孩子就会莫名其妙。次数多了会处在恐惧当中,孩子也会停止哭泣或对情绪的表达,以后就会畏畏缩缩。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孩子的执拗期。当父母这个时候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时,能做的就是倾听孩子— 安静地等孩子发完脾气,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这种自然法则的事情也是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开始利用他们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2-3的孩子,可以为他们建立一个工作区域,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减少执拗机会的发生。
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小任务,比如把书房的书重新进行整理排列,在做的过程当中,可以先引导孩子书籍摆放的位置,然后自己拿一本书把它放在儿童书架的某一个角落,用手拍一拍这个地方,告诉他,放在这里。接着让他自己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做一遍。第三遍再做了熟悉以后,就可以让他自己去完成,家长就可以忙自己的小事情了。
当然这里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种,像抹桌子,搭积木,等都是可以操作的。前提是选择的工作一定是在儿童体力和精力可以完成的情况下,另外就是要时刻注意他的安全。
经常让孩子处于这种有观念和实现价值感的工作当中,他们是很愿意配合的,因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和对完成一件任务而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如果任务进行的顺利,他们会在工作中获得乐趣,并且能够减少执拗的发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但自己情绪丰富,对于大人的情绪的反应也非常敏感,如果家人心情愉悦,孩子就会非常放松;他们有时候更多的是喜欢成人的快乐和欢笑。所以1岁后的孩子会有意识地给成人带来快乐,但是如果大人有时候不开心,这种情绪会被细心的孩子捕捉到,就会有条件设的情绪反应。所以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并且伴有不同的情绪出现。
其中一个就是离别焦虑产生的情绪。
很多妈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过了摘奶期就开始重回职场打拼,那每天上班前与孩子的分离就是一个很难分开的时段。
因为妈妈一直陪伴在身边,现在一下子要分开,一天看不到妈妈,孩子就会以为妈妈不要他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回家。也许他还以为是自己惹妈妈生了气,可能心里还会对自己有一丝自责。
那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趁孩子不在身边,就静悄悄地走。要提前和孩子说好,妈妈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告诉他谁会在家陪他玩。说话的过程当中,要心情放松,不能把难过的心情展现在孩子面前。
孩子可能会哭闹,做家长的千万不能心软,说完就要马上走人。虽然孩子会哭闹但是,哭完以后,如果有家人耐心地陪伴他玩耍,很快孩子就回到游戏中来,因为他知道妈妈到了晚上一定会回来。这样连续一个月以后,孩子就会慢慢习惯这种节奏。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走出分离不安区,建立安全的港湾。
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这么重要的细节却不被家长们重视,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在情绪上受到不良的影响。
孩子情绪不好,身体就会生病,身体不好,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孩子是一个给点海水就泛滥的动物,只要环境好,不出几个月,他们的状态就会跟着好转。所以,3岁的孩子的状态并不会影响他的一生,只要有成人的及时帮助,孩子改变的可能性就很大,甚至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所以,
3岁看大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取决于他的现状,而是看孩子有没有得到正当年龄段应该得到的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