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书颖
近日来,星巴克一款猫爪杯火了,原定价199的杯子被哄抬至一千多元,引起舆论热议。在我看来,引发猫爪杯爆红现象的原因有二。
其一,商家的饥饿营销模式。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家先做足广告,再故意降低出售量,使得顾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欲望的营销手段。试想有一件东西你很喜欢,但它只有一件,想要买的人又很多,你会怎么办?只好早早排队先人一步了。那如果这次没抢到呢?那就抬高价格,从别人的手中收购。而排队和收购的人越多,这件东西就越热,想要得到它的人就越多。想要得到它的人越多,就越是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就越高。于是,买主与卖主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这个时候,卖家再跳出来说,我们加售!买主一哄而上,杯子很快售罄。
星巴克这种类似于“炒作”的做法固然有些哗众取宠,但是如果商品质量、功能确实好,那么这顶多就是一种营销手段罢了。但是,一只猫爪杯171毫升的容量,喝了两三口,没有了。且其造型复杂,多死角,难以清洗,易积聚水垢。这样的水杯,真的实用吗?大多数人可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再者说,星巴克本来是做咖啡的品牌,却没有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用心做一杯好咖啡上,反而是靠一只杯子火了,这未免有些“不务正业”。假如这种做法获得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商家的跟风学习,那么,这种只注重销量,不注重质量的风气就有可能在整个市场弥漫开来。到那时,评判一只杯子好坏的标准可能不是它的设计是否人性化,基本功能是否完善,而是它的外形是否“萌萌哒”,在网上的点击量是否破亿。我们买的,究竟是杯子?还是流量?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愿打还得有一个愿挨。消费者在这场“圣杯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那些冲进店铺把其他杯子全部撞碎,或是为了一个杯子大打出手然后被刑事拘留的人,他们真的是出于对杯子的需求,还是纯粹为了好玩热闹?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消费就属于冲动、不理智的消费。这种“娱乐式”消费既不利于消费者自己,而且可能会助长卖家只卖热度,不卖质量的风气。一时半会,这种网红效应的影响可能还不大明显,甚至披着“成功”“热卖”的羊皮。但是长此以往,它就可能把消费者引向错误的方向。人们宁愿买一个徒有外形,没有实用价值的“网红”,也不要“内外兼修”但是没有热度的“正品”。这将带给消费者的经济和消费观念损失都是巨大的。
我们的商家,不应该完全靠营销和贩卖概念取胜,而应该踏踏实实生产出质量上乘,功能齐全的好商品。我们的消费者,也不应该只消费一时的热闹与冲动,而要理智、冷静消费。这样,我们的商品才能落到实处,消费才能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