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清欢
PS:不好意思,这篇小文,差不多是一篇日记体或是自嗨文了,如果您看不下去,就不浪费您时间了,请自动移步别处。
1.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期汤小小老师的轻松高效写作班,受益匪浅。从题材的选择到标题的起法,从文章的结构到如何开头结尾,可以说干货满满,老师们给了我们详细的讲解。
但写东西,一旦有了格式可遵循,写作起来,便感觉有了压力,不敢再象之前那样信马由缰,想到那写到哪了,而是,时不时的,想问问,这样写对不对,符不符合学到的文章的写法。
很有点费劲。
但看到别人毫不费劲写出来的符合格式套路的文章,又觉得,是自已学业不精,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已怎么就做不到呢?还是需要进一步再练习,以使自已能写出既符合格式套路,又能体现文笔好,有思想的文字。
2.
今天中午看了一篇秋小愚的《王菲,你冷静点》和桌子先生的《妻子一句话,丈夫在厕所自杀:最艰难的时候,我从末想过放弃你》,两篇文章,并不全是象以往的新媒体文那样,举例+总结的方式,很洋洋洒洒,很挥洒自如,前者很轻松欢快,后者很温暖治愈。
我不仅心里感慨:同样都是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大号的文章,随便作者怎么写,怎么好看。分明没按套路出牌,几千字下来,却没一句废话;也不见得有金句,但就是那样直戳人心,让人很爱看。
昨天一天,我也憋出了一篇文,是关于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的话题,写完以后,就投给了汤老师,但我估计过稿的可能性很小。
昨天下午,忍不住给听课群管理安安发了一篇文章请她点评,就是之前写的自认为是故事的文章《爹,我不恨你了》,她百忙之中看了一下,告诉我,感觉不象故事文,更象是叙事文,并且恨的不突出,不恨的又太突兀,最后的结尾又太不切实际。
汗颜!
也非常感谢安安能直接了当的告诉了我问题所在,因为这篇文,汤老师都没有她这样直接的评价。
看到汤老师的故事第三期招生启事,心里犹豫,现在真正发现,并不是说上稿的人,就真的是写作小白,而是她们之前就有很好的底子,比如有的全职妈妈,之前是研究生或是职场精英,还有的“小白”,之前从事文案工作,也或许有如我这般,有着对写作执着的热爱的,但比我好的一点,就是她们一直没放弃,一直在练习。
不象我,听了一次课,受了几次指点,反而有点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了。
3.
人坚持爱好没有错,但如果什么都想做,那就会什么都做不好。
有句话说,一件事做到极致,就会发现脱胎换骨的自已。
而如果,今天想学观点文,明天想学故事,后天又想学拆书稿,永远都在学,永远也没有自已钻研进去的一个点,那就相当于把有限的精力撒了胡椒面,反而不如专攻一点。
就象钱仲书先生,一辈子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围城》,但丝毫不影响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大师级地位。
4.
我很佩服工作繁忙还能坚持写作并过稿的人,因为:臣妾我就做不到啊!
到了工作任务比较重的那几天,感觉每天下来脑子都快抽干了,急需要休息,然后好满血复活一下。
大神们是如何做到的?要上班,还能写出那样行云流水的文字,搞的我,很自卑。
直到现在,我还在写作练习,还没有接触到自已写作的内核,比如,适合的文体:散文?新媒体文?故事?适合的受众群体:职场?年轻妈妈?中老年妇女?擅长的范围:育儿?职场?观点?热点?
看看,就是这样,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还站在那里观望。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5.
我感觉自已,就象爬山走到了半山腰被一块巨石挡了道,站在巨石下,犹豫是从石头上爬过去好呢,还是绕过去好,但就是纠结拿不定主意,而旁边估计都会有人说了,你都试试啊,不试怎么知道哪种方法好呢。可我就是站在那里,只想不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道理都懂,可就是光说不练,这样的人,我估计并不少,可是,我并不想做这样的人啊!
弘丹老师说,每天早晨起来,什么信息也别入脑,就开始写,想什么写什么,不局限自已。
我没能坚持。可能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也可能是想既然要写,就要写的象模象样。
格外给自已设了限,反而什么也写不出来。
6.
都这样了,我却还有跟别人不一样的一点优点 ------不焦虑。
或许,给到自已的刺激还不够,从来没有尝到过赚稿费的甜头,所以并不能体会拿到稿费时的心情。
就这样,还是继续练习,学习吧,好好学 ,慢慢练,期待量变引起质变,期待有上稿,赚稿费的那一天。
加油吧,练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