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6月23日,已经连续几天海雾缭绕了,偶尔能看见太阳。下午的教室,空荡荡的,桌椅随意的摆放着,喜欢这种不被打扰的感觉。
我所在的大学,坐落于海滨城市的一座山脚下,是一所普通本科大学。自从14年入学以来,大学生活已然过去了一半。今天看了一片文章《形式主义还要包围我们多久》,略有感触。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都是在公立学校读书,经历了和大部分同学一样的学生时代。现在作为一名大二学生狗,依然在挣扎着,迷茫着。对"形式主义"这个词也是深有体会。
大一入学,怀着对大学的憧憬和不甘落后的禀性,在刚开始的班委竞选中竞选了班长一职,在军训的时候作为负责人,并最终由老师指定担当班长。在这里,有理由交代一下我们学院的情况,在师范学院,男女比例不协调得吓人,男生多女生少的情况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系别的所有班。所以,在很多时候,在学生会也好,班里也好,竞选职务方面,男生总有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也是相当的,还是要择优录取。我们班的情况呢:40个人,7个男生,竞选的时候就我一个上去发过言,要竞选班委。最后,"如愿"当上了班长。"形式主义"这个词也伴随着我的大学开始了。
上过大学的同学都知道,每个学校、每个学院、每个系都有自己的团委、学生会,而团委也好,学生会也好,每个学期都是有任务的,每个学期都要举办各种活动,为什么呢?这样学期结束才会有"成果"阿,这样才会有自己的"存在感"阿。他们从不担心会没有学生参加,因为学校的活动各学院都要派人参加,不参加?等着校领导找你们辅导员谈话吧。以此类推,学院的活动各系要要派学生参加;各系的活动就由主办方邀请其他系参加,你来,就是给我面子,我很欢迎,你不来,你们系的活动我们也不去。一般情况下各系主席会互相"勾结",大家互相支持一下,好交差嘛。没有人在乎你真的收获了什么,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人在乎你是否有热情和探究的愿望,他们在乎的是有没有足够多精彩的照片来做宣传报道;没有人在乎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只在乎领导的笑容和表彰。
众所周知,大学的课程不会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甚至有时一天就那么一两门课,其余时间干嘛呢?自由安排?也许可以吧。上过大学的朋友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辅导员通知"某日下午,由于某某活动,某学院某年级的同学去某地当观众"。这样的通知我是经历了N次。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被当"道具"的机会是数不胜数的,上级书记、辅导员要求的人数达不到指标?呵呵,就等着他们的训话和白眼吧。其实,讲座也好,晚会也好,真正能吸引学生的活动从来不怕没有观众,甚至还要担心座位不够。
有一次,"被参加"一次大学的讲座,我们学院前面的XX学院的座位上寥寥几人,一个看似应该是个校领导的大叔走过来,问:"你们哪个学院?就这么几个人?赶紧打电话叫人!"呵呵哒。还有一次,我们学院从省会请来一个专家,是给老师们做讲座,大概就是讲这个专业怎么授课吧。开始我们并不知道阿,下午到了教室,老师说:"咱今天下午就上半节课,下节课带你们去听个报告,有个省里来的专家,很有意义的。"去了才知道,哦,原来是讲给老师们听的阿,呵呵哒,又一次"被当"观众了呗。我们学生坐好以后,学院领导见中间前面的几排座位都空着,便让这些老师们靠前坐,这些老师推搡着没有一个愿意靠前,最后三个老师很不情愿地往前挪了一排,呵呵哒。
这样的例子(我经历过的)让我说我能说三天三夜。
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学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