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借着清明小假的名义,回了趟老家,在哟下火车之后坐公交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同学。
因为他戴着口罩,在他叫着我的名字之后,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他,但我也以微笑应对。他对着我说我是他的老同桌,我在脑海中翻查着记忆,还是无所获,但是出于尊重,我以一副熟人的样子,就这样开始聊了起来。忽然之间想起了爱情公寓中吕子乔的片段,在参加胡一菲假的葬礼的时候,和一菲的同学们打的火热,但其实谁也不认识。我遇到了我这个同学时,就是这样的心态,没有想起他是谁,也照样去聊下去。
当他打下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记忆如潮水似春风,刹那的涌现到脑海中来。他是我高二时期的同桌,那时候每个人有一个小桌子,三个人的桌子是挨在一起,这三个人就是同桌。
同桌之间的情谊很有意思,大多数的时候一起聊聊天,说说笑话。更多的时候,是彼此嘲笑,互损。我清晰的记得,那个时候,这个同桌给我的印象是不太友好,不太好说话,没事就拿话怼你,让你哭笑不得。把你损的,说不出话来,虽然是在说你,却又让你能够笑得差气了。
当时,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同桌,原因在于他并没有太多的绅士成分,对于女性而言,不会有怜惜和照顾,所以对于我这样,在他面前没有什么性别差异优势对待的人而言,我是讨不到好的。
如果不是偶然遇见他,我想我不会记忆起他的点滴,虽然没有忘记却也是被尘封住了。仔细想想,我与他大概经历了一年多的同桌呢,但自高三之后到现在研二,已经六七年没有见过面,没有过联系方式,没有过丝毫的交集。
曾经我以为,我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没有印象,毕竟我遇到一些旧时同学的时候,她们脸上的茫然表情,让我知道她们想不起我的名字,对于我的些许印象,也是模模糊糊的。而我这个同桌,竟然叫出了我的名字,先认出我来,我还是略感到欣慰的。
高中时期的同学很多,慢性如我,去了大学之后有意无意的疏于了联系。不曾想到,本科毕业之后,大多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省会城市,回到了那个小县城。而曾经肤浅的自己,看不到这地域因素主导的成分,终究还是要拾回曾经的交集,打造新的情谊呢。
从小县城中涌入城市的我们,像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编织着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关系网,而后又要借助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在需要的时候,相互的扶持一丢丢。又或者是在生活如意顺风顺水时,亦或去悲观消极不如意时,去与旧时同学分享下与同事不能言说的话语。
因为他们,是知根知底的同学,相比工作之后见到的社会人,你们心里的彼此,还是能透过表象,窥视到许多年前的那个心底纯真的模样。曾经的小打小闹,或许成了如今把酒言欢下的谈资。鲁迅先生所说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