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观众眼中便有一千个“法扎”,我看到的法扎和你看到的必然也不一样,凭着两小时的表演和字幕,如果有偏差甚至误读,那完全是我个人原因。
“法扎”通过摇滚音乐剧的方式“再现”了莫扎特的一生,整部剧的基调是悲沉的,但即使命运安排着一难接一难,莫扎特自有他的天赋和桀骜不驯与之抗衡,因而我看的莫扎特并不是道听途说中沉闷乏味的样子,而是灵动的、鲜活的甚至有点小俏皮。
纵然全剧气压偏低,仍有不少惊艳之处,印象最深的是莫扎特初恋艾洛伊西娅的出场,观完剧,同事一路上情不自禁地哼着茉莉花,而那曲《Bim Bam Boum》则一直在我心中盘旋,几乎脱口而出,奈何只会Bim Bam Bim Boum。
艾洛伊西娅应该是真的喜欢莫扎特的才华和人,不然大约唱不出《Bim Bam Boum》那样敏感脆弱的歌,可为什么她嫁了他人呢?是因为作为剧院名伶的她喜欢莫的才华多过喜欢莫这个人吗?关于这点,估计得二刷甚至三刷才能得到答案吧。
与姐姐对感情的态度形成对比的是,妹妹康斯坦兹对莫扎特是“山无棱天地合都不能与君绝”的真爱,真的是不论贫穷与否,一直等待着莫扎特的归来,哪怕莫扎特怀疑她和家人“骗婚”,她也只是拿出从母亲房间偷来的“婚约”,当着莫扎特的面霸气的撕了个粉碎。
可即使莫扎特从来也没有对她说过“她是我的缪斯,我是她的诗人”那样动人的情话,也未曾为她谱曲,但她对莫扎特的爱仍丝毫未减,用心陪伴着他,直至生命尽头。
伴随着感情冲突,剧情推进到最带劲的艾、斯姐妹为夺所爱,几乎拼尽全力互撕对唱,所谓快意人生大约不过如此。
而法扎最大的冲突当属莫扎特与萨列里,萨列里说不上是反派,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爱嫉妒怕被超越的普通人缩影。
他一方面被莫扎特的音乐所震撼和吸引,一方面不停抨击与否定,他就是这样,私下里哪怕着迷得要死,但打死也不当众认可莫扎特,甚至还要踩他一踩。
萨本身是一位音乐家,歌剧院长,大约应了那句“同行是冤家”,萨嫉妒莫的音乐天赋,在莫扎特实现音乐梦想的路上不断设卡,但“爱才”之心又使得他必须“惜才”,萨在是继续踩莫还是捧莫之间行不安、坐不定。
当莫扎特陷入贫困交加之中,被神秘人邀请创作《安魂曲》并付一半酬金时,第一直觉,这人肯定是萨列里。
伴随着萨的内心冲突愈加不可控制,剧情来到最燃的《杀戮交响乐》,这一曲将萨复杂的情绪刻画的淋漓尽致,当然,我更喜欢的是他富有张力的嗓音。
和所有天才一样,莫扎特少年时为了梦想不顾一切,也会被七情六欲缠身,会有他不可一世的骄傲,会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指点,比如,他知道萨列里是音乐家,但在萨对他进行批评时,他会直面回应:“我不需要别人对我的曲子进行指指点点,包括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命运委以莫扎特大任,也给了其非常人的苦难,被嘲笑、被背叛、被误解、被陷害,爱人离去、痛失双亲,饱经坎坷浮沉。
命运给了他苦和难,却忘了给他喜与乐,因为苦困交加,在误以为是写给自己的《安魂曲》也未能完成的情形下离世。
可即便如此,莫扎特依然吼着告诉所有人:“我绝不会屈服,我会一直坚持,直到抵达我音乐的尽头,直到你们的心里。”
他做到了,虽然他并没有看到。
后记
值得一说的是疯狂又理性的“法扎”迷,和某些动不动就围堵现场造成混乱的迷们比起来,扎迷们简直是行走的儒雅典范。
听说有人不远千里只为看一场“法扎”,也有人驻扎剧院,连续观看多场,而当演员们出现在观众席时,现场扎迷们就算激动的几乎要晕过去,也绝不会影响表演。
我是一个音渣,也是剧渣,但看完后真的被震撼,因为“法扎”很好的诠释了“音乐无国界”,表演期间,演员会意外的出现在观众席,给人以惊喜,谢幕时,演员齐齐冲向台口,对着大家又弹又唱,只能听懂“merci”的我都忍不住又尖叫又挥手,那种震撼任何文字都不足以表达其万分之一,除非现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