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存在着四百多万人之多的民办教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刘醒龙所著的《天行者》正是献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这些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的。
细读《天行者》,你会发现,它的叙事结构包括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主要讲述了西河乡界岭小学三代民办教师转正的故事,而辅线则是张英才、余校长、孙四海、万站长、蓝飞和夏雪等人的爱情故事。刘醒龙在这些大故事中又穿插小故事,每个小故事又可以作为下个故事开展的源头,相互交叉汇合,使小说的叙述不再仅仅拘泥于双线结构而构成一个纷杂的面,使得小说的叙事精彩纷呈,紧缩而富有张力。
众所周知,在那样的九十年代,民办教师作为中国乡村教师的主要力量,承载了农村人一代又一代的梦想。我没有在山村生活的经历,那个年代,我也正好上小学,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用衣食发愁,无忧无虑地上学、放学,即使放假中,也是痛快地玩耍,理所当然地接受着父母的宠爱。因此,很难想象作为山村小学的余校长他们是怎样一次次地劝学生回到学校的?但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劝说中,我看到了余校长他们那正直、挺拔的脊梁,那对学生无穷尽的热爱。虽然他们也会有人性的弱点,但随着刘醒龙对于故事的描述让这些有弱点的民办教师的形象在我的眼前逐渐高大。在人人都盼望转正的一次一次机遇面前,他们内心的纠结、无奈、争夺、放弃,矛盾的心理在神态与语言的欲言又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转正,是当时的民办教师一生中最企盼的一件人生大事,转正,意味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意味着从此成为农村人人艳羡的公家人。可是当余校长们把转正的机会让给张英才,原谅了蓝飞的自私,要照顾那么多因路远而不能回家的孩子时,我看到了余校长他们人性最光辉的一面:仁爱。这让我想起了电影 《一个也不能少》,代课教师魏敏芝的责任感同民办教师身上的责任感深深地印在了余校长他们的脑海中,实践于行动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最终,他们在等待中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尽管因为费用凑不齐等各种原因不免让人心生些许遗憾,却也对余校长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真是主流的线索,主流的中国!
而作为小说的辅线,张英才、余校长、孙四海们的爱情故事则让人唏嘘不已。不论是雪景的幻化,笛声的悠扬,还是凤凰琴的萧瑟缠绵,这里的爱情故事写实记虚,实实在在爱情如余校长与蓝小梅。即使夏雪的爱情在现实中死亡,带着美好的愿景而去;即使孙四海与王小兰终不成眷属,让我泪流满面时,他们的爱情仍是孙四海的笛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无论是夏雪还是孙四海,还是李子,那碗油盐饭将是他们终生的纪念:
前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
放在妈妈的坟前。
读罢此书,正是春分时节,此时,万物生长,中国大地上到处生机勃勃。我知道,孙四海的笛声还会再次悠扬地响起,张英才也会一遍遍地弹奏着凤凰琴。这些在中国大地上默默耕耘的苦行者们,最终迎来属于他们的春天!真的,历史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