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普遍存在的错误思维习惯:把解决方案当成了解决目标。
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有个孩子不想去学校了。
通常情况下,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跳起来,那可不行啊,不上学怎么办?然后继而浮想连篇,不去上学的话,老师强调的知识点都落下了,学习一定跟不上,慢慢比别人落后,大学也没指望了,大学都上不了,这么竞争激烈的时代,好工作从何谈起!哎呀,这工作问题解决不了,谁愿意跟他结婚啊,将来怎么生活啊?再说了,这不上学,在家天天关着门,闷也闷出病来了,不交往人可咋行啊……
家长这样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害怕。然后必然,要采取下一个动作: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回学校!
来来来,亲爱的们,让我告诉你,该怎么做:
第一步:深呼吸,关注呼吸,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关注自己当下一点一滴所作所为,如果可以,首先能让思想停下来。这是让自己进入正念状态,停下来,静下来。
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我们用正念让自己停止脑海中的纷杂的思绪后,才能定下来,也才能让自己心灵恢复平静,这时你的危机感,不安全感才会消失,因为说白了,你对于孩子因不去学校上学这个现象,引发的一系列担忧焦虑,其实都源自于内心的恐惧,而这恐惧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安全感的缺失。当你“知止”,你慢慢会“安”下来,某些层面来讲,也是安全感的回归。这个时候,你会进入“虑”,也就是正向思维方式,从而有所“得”。
第二步:保持好奇和探究: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
我们内心有一个信念:所有孩子原本是积极正向的,如同第一天送她去学校时,他所展现出来的喜悦和好奇一般。孩子到今天,不愿意去学校,这实际是孩子对于棘手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哪个孩子也不愿意离开学校,离开集体,毕竟人是社会动物,谁也离不开和外界和他人的链接。
让我们把重心放在好奇和探究上,走进孩子内心,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不得不选择离开学校这个方案来解决。是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吗?比如觉得老师不欣赏自己?被同学孤立?遭受校园霸凌?还是学业感到压力巨大?或者自己的身体有什么不适?
是“不想”去?还是“不愿”去?亦或“不敢”去?
了解到孩子的真实困惑、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开孩子心锁的那把金钥匙。
第三步: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当我们了解清楚了“是什么”的时候,我们也就找到了那把金钥匙。让这把钥匙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动作,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明白一个真相“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才导致了问题”。比如,孩子考试不及格,被同学笑话了,孩子觉得很丢人。问题:“被同学笑话”,如果你把“被同学笑话”当成问题,确实会出现“感觉丢人,没脸”这样的问题。假如,针对“被同学笑话”这件事,你的看法改成“他们素质太低了,一次考试不好就笑话人,难道他们就是常胜将军吗?我虽然语文没考好,可是我的英语很棒啊!”或者这样想“那些人笑话我的语文成绩,可是他的钢琴弹的很糟糕,我也没笑话他,我的素质就比他高”…当想法发生逆转的时候,问题自然也就不是问题!所以,当某一天孩子明白了这个世界真相的时候,就好比像他把那只金钥匙插入锁孔并往正确的方向扭转了一般。锁,很轻松的就可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