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体验了刻骨铭心的咳咳咳,都不知道自己如何睡着的,只知道咳到怀疑人生,曾经多可笑地想咳嗽有啥大不了,昨夜一试还真不敢大放厥词了。
咳着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那便是咳吧,咳吧,刘老说过咳出痰来就不咳了,现在咳得猛烈说明明天就会好很多的。别说可能就是这个信念的力量,一大早起来,发现痰少了,喉咙也舒服了很多。(昨夜已经咳出不少)有些明白病程也是一种抛物线。万事万物盛极必衰。我们对它抱定这信念也就遇事泰然了。
起来洗漱后,边泡脚边完成半小时阅读,全程无人干扰,甚是畅快,《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讲述的沟通技巧让人跃跃欲试,观点里有种面质技巧是:描述+感受+影响。用在当孩子发生你不能接纳的行为里,(此时是父母的问题)。往后看却发现先行者中有许多用技巧却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于是停下力行的燥热并把刘导师爱的真谛课堂笔记整理一遍得出:先得看看平时我们沟通存在哪些问题。于是打开手机的录音功能,录制了将近五个小时的音。
发现
一:家庭中沟通比较少,有几次的话题只说到几句:“嗯,嗯”结束,“嗯”是我们话题的终结者。
二:对儿子的所做所为中,存在着“代替”的毛病,尤其是思维的代替。比如“在对吃什么吃多少量”这个问题上,都是我们在做决定。
三:我们不太会鼓励赞美。今日儿子涂涂画画告诉我们他画的是“马”,我们问“这是马的头,马的脚吗”?之后的聊天便有些窘迫。当大龙同学真真给我发了他画的画,请求我赞美过程时,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这个鼓励赞美得勤加练习:从心出发,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四:我们的谈话开头喜欢用“你”开头,“你+信息”模式是沟通效能的大忌。这个必须改。
温柔和善坚持原则,以尊重对方为前提,这点做得还行。下午独自带儿子逛街,人潮拥挤的道上,庆幸他几乎是牵着妈妈的手,让人放心不少。在玩具面前孩子也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我只管做好温柔陪伴与等待就好。摊贩把车拿给孩子并对他说:“找你妈妈拿钱给你买”,儿子来了跟前说“妈妈买单”,我问“妈妈没钱,你的钱带了吗?今日我们已经买了玩具,要等下个月才行了”。哈哈早上刘卓贤第一次用自己零花钱买了玩具(10元)。小家伙怏怏不乐,在妈妈把玩具放回,他不哭闹地走开倒让我欣慰。
带娃逛街最是累,还是在这么拥堵的街上。回来累趴……
ps
托儿子的福,泡了一次澡。
每日亲子读书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