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决胜法则之一“有计划不忙”
廷试结束后,顺治让人把玄烨送到董鄂妃宫内,因董鄂妃染重病,体弱的玄烨随即也被传染。玄烨的母亲佟贵妃不放心,便恳求孝庄太后带他回来,孝庄太后立即带着苏麻喇姑去接玄烨。
苏麻喇姑看到玄烨的瞬间,就认出玄烨所染之病正是难治的传染病“天花”,进而讲到她的家人也曾有人因感染天花去世。顺治便怀疑是苏麻喇姑传染给玄烨的,当场就吩咐人把麻喇姑拉出去斩首。孝庄太后立即设法救下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才得以保全性命,但也被赶出了皇宫,而孝庄太后也随即让所有人出宫回避,以避免更多人感染天花。
苏麻喇姑的出宫,对她来讲,反而成了一桩好事。她回到老家后,找到草药来医治玄烨。此时玄烨已奄奄一息,已经喝不下去草药。孝庄太后当机立断道:“撬开嘴灌进去。”玄烨被灌下草药得救了,而董鄂妃因为没服用草药而去世。
觉|目标导向,管理者合格与否的界限
作为大清皇族的重要成员,玄烨被感染天花,无疑是在顺治痴迷佛法的危机之上,再加一层危机,而在这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危机之中,孝庄太后成为了化解危机的及其关键人物。
合格的管理者关注的是目标,不合格的管理者关注的是问题;合格的员工汇报的是结果,不合格的员工汇报的是过程;同样,合格的企业家管理会接受事实,立刻处理,不合格的企业家会逃避责任,姑息问题,推卸责任。
只有始终保持目标成果导向,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做到“有计划不忙,有原则不乱”,因为目标能够让我们将工作分解到位,而目标达成的标准就是我们的立场以及原则的基础。
得知玄烨感染天花后,顺治和孝庄太后的处理方式却大相径庭。顺治关注问题(谁感染玄烨),因而误判苏麻喇姑;孝庄太后关注目标(如何救玄烨),因而在救下苏麻喇姑的同时,也为玄烨留下一线生机。
学|从全局着手,方能有计划不乱
对于企业来说,第一时间判断管理者、员工是否合格也十分重要。上述情境中的顺治、佟贵妃都是不合格的管理者,顺治的不合格在于他一方面对玄烨不甚关心,另一方面在于他更多的时候只看到了问题;而佟贵妃的不合格在于她始终都关注过程,并且让自己陷入情绪起伏和波动中,管理更无从谈起。相应地,孝庄太后身边的宫女也是不合格的员工,因为宫女每一次的工作汇报都是在汇报“过程”。
但仔细观察,孝庄太后的一言一行,都十分清楚明确,直指目标和结果!
从廷试到玄烨感染天花的过程中,孝庄太后的每一次提问,都非常清晰,“玄烨现在到哪里了”,“玄烨现在处于什么状况”。更进一步的是,当她发觉顺治并不那么关心玄烨时,她会第一时间将玄烨接回自己宫里,而在苏麻喇姑因疑似感染玄烨被顺治处决时,她也会沉着冷静地思考和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惜一切代价保全其性命,这也是玄烨得以治疗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孝庄太后表现的是一个管理者基于目标成果导向下的数据和事实分析;也是一个管理者面临问题时,依循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机会和途径的真实体现;更重要的是,孝庄太后在整个事件过程处理中一直坚持自己的核心准则——公平、公正的心态,避免自己在决策上有失偏颇。
思|直面危机是最好的危机管理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伴随着危机的不断出现,那些看似经营多年的企业,其实并没有外表看上去那么坚实,有时候一场危机就足以摧毁一个企业。
试想一下,当你的企业面临危机时,你是直面危机并果断采取措施,还是选择回避、听之任之?你是针对危机解决寻找办法,还是不断地推卸责任?你是在平时就建立流程进行预防,还是在危机关头不断地救火?你是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危机、降低损害,还是在制造新的危机?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早已广为人知,其中,在“空城计”上,最为典型的代表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当时,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其设有埋伏,遂引兵退去。
可见,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面对危机,只有始终坚持目标成果导向,才能让管理者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让司马懿退兵,并不在于其策略的高深,而在于其准备的充分,并且是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来实施的。倘若此计没有按照计划执行,最后变成张飞坐镇城楼之上,恐怕结果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与诸葛亮一样,当顺治处决苏麻喇姑,推卸自己“管理者”的责任时,孝庄太后明明知道顺治的做法不对,但并没有提出来,而是立即做出了自己的应对决策。
其中,既有孝庄太后的管理格局高度,也有她对顺治“情面”的照顾,作为当时的一国之君,不管顺治做出的决定正确与否,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有孝庄太后对顺治授权的管理,既授予他权利和责任,又给到他必要的情面。
行|目标导向需要从思维到行为的转变
管理者目标成果导向的形成,也并非一日之功,其实,这就是一个“觉、学、思、行、教”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管理者从思维到行为的转变与实践。
孝庄太后之所以有目标成果导向,是因为她从事件的开始,就始终关注着“如何救治玄烨”,这一目标,让她首先意识到玄烨感染的严重性:对大清,这是危机;对其他未被感染的人,这也是危机。
第一步,从思维层面让自己直面危机,正确看待问题,这是孝庄太后的“觉”。
第二步,玄烨既然感染严重,当务之急就是救人,如果有现成的方法,应立即实施,如果没有,也应照顾好玄烨,为寻求医治方法争取更多时间。这是孝庄太后的“思”,而“思”的背后,是她对以往所有“学”的总结和运用。
第三步,救出苏麻喇姑,因为如果再因此处决苏麻喇姑,无疑是在制造新的危机。
第四步,苏麻喇姑取来草药时,一是“不计前嫌”,二是即使在顺治认为苏麻喇姑感染玄烨的背景下,仍然敢于让苏麻喇姑救治玄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顺治因为过度关心“问题”,致使鄂妃失去救治机会。这两步既有孝庄太后的“思”,也有其“行”。
教|管理者对自身责任的完美诠释
而在整个玄烨感染天花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但凡明眼的人,都会看到孝庄太后处理问题的果断决策,以及格局和战略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这是所有管理者的一门非常基础、但也十分重要的课程,从孝庄太后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应该不断反问自己:
1、我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2、我在管理上是否以目标、结果为导向?
3、我在管理的过程中是否经常被自己的情绪和无关紧要的过程所影响?
再来对比顺治和孝庄太后,同样面对玄烨出天花(危机)的事实,两个人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
其实,通过这样的对比,两个人在管理上的高低,已经十分明显。除了看得见的对比之外,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同样的事情,顺治对苏麻喇姑、孝庄太后对董鄂妃,一个问责一个不问责,问题的背后,既关乎管理者的格局也关乎其心态。
前者,如孝庄太后,站在江山社稷(战略)的角度,真正关心玄烨的生与死,也站在普通民众(基层)的角度,关心苏麻喇姑的生与死;后者,如顺治,明明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危机,他看到的却只有个人的“对与错”,置江山社稷、普通民众于不顾,更何谈战略与发展。
同样,孝庄太后将解决问题视为目标与结果,这是她对管理“责任”的亲身解读,也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唯有紧盯目标,树立结果导向思维,管理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跳出事情本身,从全局着手,做到有计划不乱。整个事件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教”的过程,管理者成果导向的价值和重要性也随之跃然纸上。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