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作者叫陈平原,此处我称其作陈老先生,老先生于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老先生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和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两方面撰写这本书。老先生开头引言处便直接点名了本书的主旨,如何“读书”,如何“做学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读书,要读什么书?”我们伟大的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如今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仅仅只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还为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而读书。
根据老先生在书中所写我们可知书就跟人一样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并非工具书就是好书,非工具书就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坏书。我们读书不能只专注那些使用性的书籍,偶尔也可以看看那些所谓的“坏书”,什么书都要尝试着去读一读,这样你才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既然存在即为合理,这也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每一本书中都会反应出作者写这本书时的不同情感,每看一本书就如同一位老者在你身边耐心的讲述着他那精彩的人生。老先生的书中大部分都是谈论关于大学的往事,大学里的真精神、当代中国大学等。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大学也是日新月异,大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的同时,课后的各种社团活动都能适当的提高你各方面的能力,个人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可能是由于大学过快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们也越来越浮躁了,很少有人能完全专注地去做一件事,哪怕是去读一本书,也是在快速阅读,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要获取大量的知识,大部分人都会去选择有可读价值的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工具书通常被认定为是好书,其它都是坏书了。
老先生鼓励我们去读各种各样的书,用我们自己的观点去判读书所谓的好坏。我们应该在有限的大学生活中更加的充实自己,书是一种好东西,它可以填满我们精神的空虚,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书中展示的,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也不是经济实用的“指南”,只不过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