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教授英语和思考力的老师,作者根据自己20年的教学经验,给含蓄的日本国人传授打造自己独特观点的操作指南。自我意见的建立分三个步骤:确认自己对一件事的理解程度;调查疑惑的部分,以及想知道的部分;最后持有自己的意见。这三步能够顺利的进行,都需要自己有独立的思考力,学习有依据的说话规则,也就是批判性思考。
这本书和我看过的日本作家写的《靠谱》、《逻辑思维,只要五步》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结合实际生活工作案例,讲的特别细致,实际操作性很强,作者多次用到“技巧”这个词,而且一个案例可以贯穿始终使用,让读者也能在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完整细致的剖析,作者就跟在全文中刻了一个模板一样,让读者可以直接拿来套用。
这三本日本作者写的书有另外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从分析自己国人工作生活中跟欧美发达国家的不同国民性入手,提出解决某方面存在的弱项的解决指导方法。作为儒家文化圈发源地的中国,与日本有很多类似的国民性,比如说提倡集体主义和服从,提倡含蓄,重感性弱理性。所有这本书对中国读者而言,也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学习有依据的说话规则,也就是批判性思考,需要我们保持强烈的提问意识。为了恢复和培养跟欧美国家一样在孩提时普遍存在的好奇心和提问能力,作者建议进行多问“为什么”的思考依据练习,操作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学习。初级阶段就是,向自己不断提问,思考依据。比如我早上出门之前穿了一件蓝色的衬衫,就问“我为什么要穿蓝色的衬衫?”,根据可能就是昨天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子说她喜欢蓝色;通过日常提问养成“思考依据”的习惯之后。进入中间阶段,一边做对比,一边自问为什么选择它。比如去餐厅吃饭,当你选择的A套餐之后,自问“为什么不选B套餐而选A套餐”,依据是:B套餐虽然便宜,但几乎没有蔬菜。A套餐虽然贵,但是可以吃到你喜欢吃的蔬菜。通过比较后在做出思考“为什么非A而是B”,并给出依据,会让选择B的理由更充分,更有说服力。习惯了中级的思考依据之后,可以把在生活中养成的思考依据的时候用于工作中,由于工作中需要说服别人,比如说你的上级或者同事,就需要你找出更加具有信服力的依据。
让像我这样含蓄的尽量避免跟别人发生意见冲突的人,能够深入思考,作者给出了一个“一人辩证法”的练习技巧,通过自己提出相互对抗的“A君和非A君”的观点,让两个人进行辩论,找出支持各自立场的依据,最后检验依据是否合理,如果是合理的,就将它反映在自己的想法中。
作者通过对比日本国人与欧美人士的的交换意见的规则差异,总结出了多达14条的从发表意见到反驳意见,最后到回应对方的反驳的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帮助人在交换意见的时候自由清晰流畅的表达。
深入的有意识的自身,能够发现真实的自己,并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作者指出日本人对于“不太对劲”“好像不能理解”的感觉,常有置之不理的倾向,这种压抑的潜意识深处,藏着“有些在意”的东西,而在意的东西大多数时候,对个人而言都是“重要的东西”。通过察觉自己重视的事物,并深入思考这种感情从何而来,寻求它的本质,询问自己为什么重视它,寻找它的依据,承认“XXX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了解自己重视的事,并多了解自己,能让自己的意见更审慎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