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出现了13岁男生毛毛因为玩手机被爸爸训斥而坠楼重伤的悲剧。让孩子爸爸难以接受的是,毛毛在医院醒过来后,竟然还挂念着游戏,问他要手机想登录游戏账号,要钱买新的游戏装备。杭州夏衍中学老师发文《我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痛斥这款手机游戏,文章推出后瞬间刷爆了朋友圈,很多家长纷纷表示强烈赞同。
暑假即将来临,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放假之后整天待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甚至出现作息混乱的现象。客观地说,智能手机虽然有很多的弊端,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它。家长白天忙于上班,不在孩子身边,有事也需要通过手机和孩子联系。既然孩子与手机无法隔离,那么,漫长的暑假生活,家长应该如何管理孩子使用手机呢?
1.细心观察孩子主要用手机做什么
社交型:手机通讯录、微信、QQ里拥有大量的好友,每天都要和几个好友联系,发表朋友圈动态博得大家关注,获取成就感。
游戏型:主要玩手机游戏,通过玩游戏,提升自己在游戏中的地位和经验值,可以向同学朋友炫耀,获得满足感。
娱乐型:用手机看电影、听音乐、拍照片等,所有的娱乐都围着手机,连吃饭上厕所也要把手机带在身边。
只有分析清楚孩子依赖手机的具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让孩子清楚知道沉迷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有些孩子年龄小,没有清晰的思辨能力,只知道手机好玩、有意思,却不明白长期沉迷手机,其危害非常大。比如,长时间地注视手机屏幕,很容易造成肌性视疲劳,导致近视;玩手机的姿势如果不正确,长期做低头族,会影响脊椎发育,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更加会影响自己的身高体形;长期玩手机游戏,习惯于网络社交,会很容易形成单向思维模式。在虚拟世界待久了,当面对真实的社会交往时,社交能力退化,甚至会失去社交热情;网络上存在大量低俗不健康的内容,未成年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加上自控力不足,很容易受到诱惑,沉迷其中……只有孩子清晰地认识了沉迷手机的危害,内心产生警惕意识后,才能从根源上阻止成瘾行为的形成。
3.家长以身作则,不用手机当保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已久的句子很准确地反映了成年人被手机掌控的生活。作为家长,你是不是也每天不停地刷朋友圈、发微博、抢红包、网上购物呢?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够通过孩子折射出来。如果家长下班一回到家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而让孩子学习、运动、远离手机,注定会失败。身教大于言教,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更不能嫌孩子吵闹,主动让孩子玩手机以保持安静。暑假生活,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下棋、做手工等活动,既有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又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4.给予情感滋养,重回现实世界
有些沉迷手机的孩子说过:有些时候玩手机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做不完的作业,逃避吹毛求疵的家长,逃避繁重的学习。而玩手机的那一小段时间感觉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心情愉悦放松。当放下手机时,感到空虚自责,压力也回来了,为了再次逃避这样的情绪,只好又重新回到手机的虚拟世界,如此就恶性循环,手机成瘾了。所以,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对孩子的失败要宽容接纳,多多鼓励;多找时间与孩子共度假期或者外出旅行。只要当孩子在现实世界里获得足够多的关注、欣赏、成就感和情感滋养时,才不会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苦苦沉溺。另外,每个人的精力、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尽量和孩子一起做些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如亲子阅读、爬山跑步、相约打球等,孩子自然没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玩手机了。
5.约定手机使用规则,科学软件来监督
面对手机,成年人尚不能自持,父母们更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所以,科学有效的外界管理和监督必不可少。家长和孩子可以约定好手机使用的规则,包括:手机使用的时间,能浏览的网站和APP,哪些场合、哪些时间点不能用手机,并且签下承诺书和具体的奖惩办法。一旦规则制订好,就要按要求如实执行,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软磨硬泡,或者自己心情的好坏,随意更改规则,破坏规则,否则一两次下来,规则就毫无权威,形同虚设了。
暑假里,大部分家长白天都要上班,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的身边,那么可以在手机上安装管理软件,合理有效地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禁止玩网络游戏,过滤不良信息,或者让孩子使用仅能打电话的学生机,可以和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就可以了。总之,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家长或者科学软件的监督下使用智能手机,以防止孩子手机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