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锣鼓巷,大多时候让人想起的是小吃美食,身为吃货的我也不例外,起初到南锣鼓巷最放不下的还属那里的食物,小菊儿的榴莲芝士蛋糕、铃木食堂家的牛肉火锅、地道的爆肚小车、百吃不厌的吉事果、吃完了小S推荐的面包,也不要忘了来一杯文宇奶酪,在这里根本不用去想减肥这件事,它早已经跟我不发生任何关系了,每个春夏秋冬都免不了在这里留下我的脚印,不知从何时起,除了吃之外,我对南锣鼓巷也生了别的心思,想必这就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吧。
沿着东棉花胡同走去,会看到赫赫有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一个明星艺术家辈出的学府,再往深处走,便找到了江湖人称的蒿子秆剧场:蓬蒿剧场。每有戏剧演出我都不会忘记过来看一看,久了也认识一些戏剧界的老师和朋友,大家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戏剧,谈不完的故事。
记得几年前有幸看到了台湾戏剧大师李国修老师,他来京宣传自己的戏《三人行不行》,我看到舞台上精力丰沛的他讲关于戏剧,关于人生的那些事。他说“人生就是一场戏”,“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圆满了”。这或许就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不断追求和渴求的表达,直到他燃尽最后一滴蜡烛。
将近旁晚的南锣鼓巷,人涌如潮,漂亮的白人姑娘在胡同里川流不息,远处的巷弄有一串清脆的铃声,一个穿校服的中学女生骑着单车与我擦肩而过,爬上屋顶和树上的猫傲娇得卖着萌,刚翻炒好的菜有扑鼻的香味,它们被端到旅客的桌前,再次验证了减肥这件事和这里不发生任何关系。
南锣鼓巷从白天一直到晚上,红色的灯笼亮了起来,觉得有点恍如隔世,那或许是艺术与我的距离,仿佛是现代艺术光圈之外的模型,摆在衣柜、橱窗、顶楼、或者一些别的毫无根据可查的地方,无论光陆离的艺术品和胶片色调多么光彩斑斓、光线被折叠在何其扭曲的空间里,透过我的视网膜作怪,它都是悬挂在空中的冰糖棉朵儿,偷搀的孩子只能爬着彩虹梯子才能尝到,这里的老藤树、银漆色、鱼残骨、死神绿、凝紫红,它们五颜六色的在我的眼前展现,那感受被赤裸裸的切割成0.1克拉的钻石,像深海的人鱼唱着动听又迷人的歌谣魅惑着贪食艺术的我。
生活是自己的,当我们感慨着年味不再浓的时候,殊不知是情怀在逝去,它不需要满汉全席来凸显,也不需要GDP来提升身价,高调永远不是情怀的朋友,情怀的背后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一份追求,更可以是一个诗意的国度
微信公众号:liuna005,用艺文的视角,重新发现生活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