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二十岁的我低调地参加了全国高考,九百六十年前,二十岁的苏轼高调地参加了全国高考。
临走前,志气满满地告别敲锣打鼓来相送的乡邻,又到成都拜访了省长,扬言要为四川争脸。去京城的路上,老爹苏洵对苏轼说:
“轼儿,京城可不比咱们老家眉州,你在家是龙,到了那儿可不一定了,要低调,不能恃才傲物呀!”
“放心吧爹,没到京城前,京城没人知道我苏轼,到了京城后,京城没人不知道我苏轼。”
“你看看,爹最担心的就是你翘尾巴!京城是什么地方?那是个随便扔根针都能砸中才子的地方,前后有多少文坛泰斗和天下文宗都被扎死在了这里。”
苏轼满不在乎地哦了一声。
“听说这次参加考试的不是国家某部长的儿子,就是国家教育局长的学生,爹知道你有才华,我就没有吗?我写的《六国论》已经名扬四海了,可是我低调,我不说!”
苏轼听后差点晕过去。
结果呢!低调地我考完上了一个不入流的大学,毕业后至今北漂;高调地苏轼考完后名扬天下,成了优秀的国家储备干部。
我无耻的找到以下几个我和他高考差距大的理由。
其一,苏轼早婚。
有人问,苏轼高考考的好和他早婚有毛关系?关系大了。翻开历史一查,苏轼十八岁就结婚了。试问,现在有多少在高考前就已经结婚的?在高考前谈个恋爱得做地下党,被发现了不被叫家长,就得受严厉批评,视为不良少年,甚至开除本校。
早婚的好处就是提前扼杀了地下式恋爱,没有感情的牵绊,苏轼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冲刺两年后的高考,老二苏辙也一样,次年才十六,早早地把媳妇娶回家了。
有了媳妇后,你还能不努力学习?不努力学习将来不会有出息,没出息拿啥来养活自己的老婆孩子呀!古人这招够绝。
其二,苏轼对高考过命的珍惜。
不就是个高考嘛!今年考不好,大不了明年再战,甚至不战,不高考也能干事业,饿不死。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想,也可以这样做,苏轼不可以。
苏轼生活在哪里?四川眉州,现在叫眉山。京城在哪里?汴京,现在河南开封。如果现在从眉山来开封,可以选择飞机、火车,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到。
苏轼和父亲、弟弟从眉州出发到汴京,历时整整两个多月。
四川的路有多难走,李白曾写诗告诉过我们: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他们所走过的路,不是遇到猛虎就是遇到长蛇,还有可能遇到山里的张麻子,连裤子可能都被劫了去。
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些地方真的很危险,翻山越岭不说,经过狭长的栈道时,稍不留神,就可能葬身谷底,哪里还有复读的机会。
那时候的人一贯的思维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去做生意会被瞧不起的,有辱门风,我想说,如果搁现在,我能成为马云,辱了也愿意啊!
其三、苏轼的家境很富裕。
那时候到京城参加高考,要有足够的盘缠,或者京城有你家亲戚。
苏轼去京城,一路上需要挑行李,雇个挑夫人工费,吃饭茶水费,住宿打车费,还不包括旅游景点费用呢!
在京城待一年不用工作,K歌下馆子,上门随手礼,处处都是钱,这一年多的花销,不是一般的农村娃能够承受的起的。
其四,苏轼命好。
苏轼命好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苏轼的高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看出来。
现在高考写作文,有的考生不按要求写,即兴创作古诗或文言一篇,然后长舒一口气,意得志满,卷子一交,扬长而去。
结果一出来,满脸的懵逼,作文得零分,原因是不按要求写,因为作文,综合的分数拉下来了,没能高中,却复读高中。
苏轼当时也是这样的毛病,临场发挥,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作文里自己杜撰历史典故,成功的忽悠了所有的阅卷老师。
现在顶多算是乱写历史,扣个一两分,但之前不一样,此行为属欺君,轻则禁考,重则小命不保。
苏轼命好,遇到当时的一个好皇帝、好老师,夸他会读书,敢于创新,而且嫉妒他的小人还没得志,没人强烈挑刺,因他而起的文字狱下半生才出现。
为什么我就不愿承认苏轼考得好是他的努力的结果呢?是因为我没努力。
其实苏轼考得好真正原因就是他的付出和努力,打小就受到家风的熏陶,养成了爱学爱问的习惯,加上他天资聪颖,高考考出好成绩也不足为怪。
现在高考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也不需要我们花很多钱长时间考试,只需要多一分刻苦和努力,你必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