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文前,《白鹿原》的电视剧版在开播一集之后便被停播,个中缘由无从知晓,但很是不开心。读过小说之后就一直想要刷一遍影视作品,无奈电影因为时间限制改编很大,缺了不少味道,好不容易把电视剧盼来了,不曾想刚播一集就被叫停,都还没来得及一睹张嘉译老师的风采,不过看过剧照,相信这会是一部让人惊叹的好剧。有好的剧本才能拍出好的电视剧,陈忠实先生的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好书,荡气回肠,耐人寻味。虽为小说,但却立足于现实,让人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每一个情节,书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老老少少,每一个形象都是饱满的。至于立意,书中写出了方方面面,每一面都值得我们深度分析。絮絮叨叨半天,只想跟大家说一句,无论是这本书还是这部剧,都值得一看。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用在《白鹿原》上恰到好处。
陈忠实先生用极其接地气的文墨再现了关中人自晚清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虽为小说,却清晰地折射出那一段鲜活的历史,折射出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局。鸦片战争的余音未了,清王朝的江河日下,国民大革命的轰轰烈烈,共产党农村革命的艰辛曲折,抗日战争的血腥持久,以及最复杂最尖锐的国共之争,都在关中的这一个小村庄,这一个最基层的社会,一幕接一幕的上演着。白鹿原,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亦是那段变革岁月的缩影。
关中之地,八百里秦川,有着秦人习气,保留着汉唐遗风,同时亦散发着浓厚的封建气息,宗族社会是白鹿原的一切根基。当外面的世界轰轰烈烈的闹着大革命,社会的新纪元似乎要席卷整个中国社会时,“革命”“反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一些新思潮、新词汇的流入,似乎与这个顽强而古老的村子格格不入。一场“新”与“旧”的猛烈撞击波在这个古老的中国村庄中久久飘荡,无法平静。
人在茫然无措的时候总是要为自己寻个依靠,寻一个指向标。白嘉轩便是白鹿原唯一的指向标。
村民们对村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他们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茫然而不知所措,他们举家将前途与未来都押在了族长一人的身上。他们唯命是从,他们坚信族长能将他们保全,所以即便时局如何动荡,他们只求偏安一隅,养家生娃传香火,多少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守着族长过日子的生个,这是白鹿村民的真实写照,亦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真实写照。
封建王朝的轰然倒塌,村人们从未想过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如何,从未想过这是否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们唯一的疑问就是,今后还要不要交皇粮?皇粮需要交给谁?
固守着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本,或许从这里我们可以反思中国近代革命为何如此多艰。
白鹿村里两大财东——白家和鹿家,本是同宗同族,却在村中明争暗斗几世几代,似乎不争不斗,日子便少了几分乐趣。祖祖辈辈的家族纠葛也似家族遗产一般代代相传。
白家和鹿家,家风大为迥异。白家清白传家,家教极为严格,恪守祖训,代代相传。而鹿家,家风不正,教子不严,钻营取巧,终究是一时风光,一世悲凉。这两大家族的命运归途似乎也在传达着一种价值导向,警示后人清白传家。同时,两大家族的归途也与其兴家旺门紧密相关,一个是兢兢业业辛苦立业,一个则是忍辱负重投机立业,也难怪殊途不同归。
白嘉轩作为白鹿两族的族长,肩负着全族人的希望,亦肩负着祖宗先辈遗留给他的使命,导民善,正风气,平纠纷,使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块土地能够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白嘉轩身上有一股异于常人的理智和冷静。无论是面对父亲死后留给他的已显颓势的家业和世风日下的村风,还是儿子孝文几乎败尽家产走入歧途,亦或是瘟疫肆虐白鹿原,整个村庄都显现出一派死寂时,再或是村外的革命风潮一股接一股的刮进白鹿原搅得这个村庄鸡犬难宁时,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异于常人的冷静,先于心中谋划周全,再不动声色的施行。这一种冷静与睿智,是他作为一族之长所练就的,或许是自小便作为族长接班人而与生俱来的气质,他一生干净,老实本分,家风严格,识人断物,待人谦厚,有族长典范,一生所愧便是用河川的二亩水田换了鹿家的那块有白鹿精灵显现过的慢坡地。白嘉轩的一生,算得上是无可诟病的一生吧。
鹿家,无论是家族实力还是家族威信,都是白鹿原上唯一能与白家抗衡的大族。同是作为家族继承人的鹿子霖,与白嘉轩走的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这也难怪,一个故事里,总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情节才不会显得枯燥。
鹿子霖的一生,饱受诟病。他取财无道,为人不正,好女色,卑鄙阴狠,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尾,也算是善恶到头终有报了。只是这一场悲剧,与他的家风门楣脱不了干系。
老一辈人的斗争自然会延续及下一代,只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在白鹿原的后辈里,家族斗争已经微不足道。他们自小便离家求学,接受了新式教育,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已无心老一辈人的家族斗争,而把青春和热血挥洒给了革命事业。
国共之争,局势瞬息万变,在他们这一辈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鹿兆鹏与百灵投身于共产党,鹿兆海献身于国民党,黑娃的土匪到国民党的人生转变,白孝文由继承人到败家子再到白县长的戏剧人生,白孝武继承父亲衣钵,继续维护着着白鹿原的和平与安宁,白孝义则是继承了“耕读传家”的祖训,做了最朴实的人……人生除了争争夺夺,还有着无数种的可能,有着千百种的活法,可无论哪一种,都是要活过这一辈子。
小说还塑造了另一群人,一群与生俱来便被命运不公平对待的人——女人。
封建礼教下的女人无疑是不幸的,她们的一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未出嫁前操持家务,出嫁之后便是生娃,持家,侍公婆,这是一个女人一生的轨迹。养女不幸,待到适龄,几捆棉花,几石麦子一送来,女娃便嫁作他人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入夫家便生做夫家人,死也要当了夫家的鬼。在家中女人是没有话语权的,即便她们再怎么精明持家,也不能挑战丈夫在家中的绝对权威。白赵氏,鹿贺氏便是典型,她们的骨子里都有着一种果断的决断力,但这一能力却要在她们的丈夫出事后无人可依时才能淋漓尽致的得到展现。而冷家大闺女则是另一个典型,一个封建礼教下父母包办婚姻的典型。是典型,也是牺牲品。且不论守了一辈子的活寡,最终为保家族声誉竟然葬送在自己亲爹的一贴药方里。
书中最让人争议的一个女人是田小娥。生前被人肆意玩弄,死后亦不得善终。最初的她也同千千万万的女性一样,渴望嫁一人,终一生。不曾想为了养活家里人做了老财主的姨太太,后来遇上了黑娃,如果没有一波三折,或许真的会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可不曾想,着了鹿子霖的道,成为了鹿子霖想要扳倒白家的一颗棋子,而她和白孝文的一场纠缠也只能是一场纠缠,她的死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同情,而是众人的拍手叫好。人人道她是恬不知耻的婊子,可她生性并非如此,是这个世道把她逼上了水性杨花路,却还被世人骂尽了生前身后名。这便是女人的命运。
礼仪乡约导民善,正风气,却埋葬了女人,可悲还是可叹?
世道的变迁让这块关中大地也历尽了沧桑巨变,可变过之后,仍旧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刻。白鹿离去,家族已归途,世代恩怨已散尽。此后,依旧是那原,那村,那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