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把一件小事变得复杂了
晚上孩子在床上玩积木,玩着玩着说想睡觉了。我让他把玩具收拾了再休息。孩子说不要。我笑着把积木一个个放在他屁屁底下,感受到硌,他一边说不要不要,一边翻身到一边。我们边玩边笑。后来他说想去沙发上睡觉,我说可以,先把玩具收拾起来,收拾好了我们去沙发上。他于是一个个地把积木放在玩具碗里,并端到窗台上。
在沙发上,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小被子来:“我的小被子呢”,我说在房间里,你去拿吧。孩子说不要自己拿,妈妈去拿。我说,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你自己去拿。孩子就用屁股挤我,用脚蹭我,把我从沙发上蹭下来,我就走进房间,说你自己来拿小被子。
孩子在沙发上静静等了会儿,看我没动静,就一路喊着妈妈过来了,到床边,听我说自己拿的时候。就哇地哭出来了。开始闹腾。他把小被子从床上搬到地上,塞进床底下,嘴里一直说着妈妈拿。然后又拿出来,试着放我手里,然后又塞床底下,又拿出来。整个过程中,孩子始终没有放弃让妈妈拿小被子的意图。也处在情绪中。
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起情绪,试着抱他,反复告诉他我爱他。孩子最后在我怀抱里,哭着说:“不要自己拿,不要爱你,要妈妈拿,我生气了,我的身体里有个气球要爆炸。” 我只是同理他的生气,问他想让妈妈拿,妈妈没有拿,所以他肚子里有个气球。现在气球的气放完了吗。孩子一直说还有气,他生气了。
我已经隐隐感觉自己做法不对劲了,但又不知道怎么不对劲。然后跟他说你抱着小被子,妈妈抱着你,我们一起去沙发上如何。孩子才在我的怀抱里抱着被子,在沙发上睡着了。我抱着他回到床上。
半夜孩子在梦里醒来说不要拿,然后喝水,然后又要求去沙发上(平常晚上很少起来)。清晨到幼儿园有点反常,不想让爸爸离开。
02 自己的反省
中午出差,在火车上看到武志红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让孩子懂事,是种残忍的教养,反复感受昨天与孩子的案例。与先生通电话,反省如下:
从公众号的文章中,孩子有攻击妈妈的行为,一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孩子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放肆地对一个人,可以将不好的那个自己投射到妈妈身上,而关系不会被损坏,不管我怎么样,我都不会被妈妈抛弃,我是安全的。
二是通过攻击划清自我,确认自我边界,帮助小孩子自己从亲子一体的关系中分化出去。如果没有攻击的行为,这样的孩子会长大,但不会成长。
我深以为然,跟先生反思平常小小孩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很少起情绪。这点做到了允许孩子发泄和攻击。我没有用付出感、牺牲感和愧疚感打击过他的攻击性。这是值得肯定的。昨天我也如是允许孩子攻击我了。
然而我的不足是,我犯了滑坡谬误,即逻辑谬论,不合理地使用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我希望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但我做得太过了,他偶尔不自己做,并不等同于他未来不能自我负责了。我朋友的文章育儿过程中常犯的滑坡谬误将这个谬论写得很清晰。
曾经尹建莉老师的书里写过,孩子偶尔看电视不吃饭怎么做?是将饭倒掉让他养成吃饭不看电视的习惯(规则)?抑或是把饭给他热好留着或端过去?哪个方法更好?显然后一种更温情。而我的观点里常是余世维曾经用来治她女儿的那一招,饿一顿,孩子自然会吃了。谁都没有错,错在我乱用。这是我被概念绑架了,执着概念了。
平常走路,孩子让我抱他的时候,我通常会抱抱他,抱着他走一小段,然后放他下来跟他以玩游戏的方式,陪他跑或走。并没有做到这么样完全地被概念绑着走,或者这么滑坡谬误。但这次,我过份了。
03 寻求智者的帮助
不过,我的反省并不能完全解答我的疑惑。于是语音给一位妈妈留言,她是我们新教育圈中很了不起的一位妈妈。
这位妈妈给我一些建议,让我很警醒,也很难过自己如此对待了我的孩子。
她让我看看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到底在坚持什么?
我开始坚持的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你可以做到的事你自己做,做不到的事妈妈可以帮助你】,后来孩子哭闹非得要我帮他拿时,我坚持的是【你可以要求我,我也可以拒绝,你不能控制妈妈】。
她问我为什么看不见孩子的需求?是什么让我把一件这么小的事变成一个这么复杂的事儿?拿被子拿水杯都是平常小小孩子自己可以做到也是常做的事,而昨天晚上不愿意做,仅仅是孩子想睡觉了,想睡觉时能量降低,控制力也降低,就如同我们想睡时连起来上个厕所也不愿意动身一样。
孩子正是如是,他不想拿小被子,期待妈妈帮忙,就算我再心平气和,也一定激怒他了。她让我试着想想,我在很想睡觉时请求先生帮助,而先生也心平气和地说【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做吧,你可以要求我,我可以拒绝】我听了会怎么样?问得让我汗颜。
她说不需要把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非要赋予很多的意义。这是小小孩平常可以做到的事儿,小小孩也常常自己拿被子拿水杯,而再次做这个事并不会增强他的成就感也不会加强对他的正向肯定,除非某个事孩子挑战才能做到,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我为什么非要坚持?要赋予一个意义?
她说孩子需要被看见,虽然我没有情绪,孩子也能感受到我没有情绪,但孩子更多的是感受到我没有”看见“他,没有理解他,这是让他愤怒和难过的核心原因。
她说孩子情绪没得到释放。孩子看似情绪有了宣泄,说出了自己生气,但这个情绪根本没有释放出来,因为没被妈妈看见,所以情绪在叠加,这是半夜和清晨他行为有点反常的原因。
最后她敲打我,问我为什么看不见孩子?我说自己同理心和感受力太差,这位妈妈说,因为我对”我“太在意了。
这位妈妈跟我说,心打开了,才能自然的合于中道,要不总在两端,彼此抓狂,让自己高于这份关系,才会看得很清楚。
合理的做法,仅仅是看见孩子累了,想睡觉了。去帮他拿,并告诉孩子,我知道并不是你不能拿,也不是你做不到这件事情,而是你现在希望妈妈来帮你做,而妈妈也愿意帮你做。
在这个事件中,我被概念绑架,执着概念,看不见孩子,太固执了。
04 结语
一番敲打让我很惭愧。今天晚上在宾馆和孩子视频,孩子依然灿烂地叫我妈妈,开心地唱jingle bell给我听,感觉孩子才真正是无条件的爱着父母,永远会原谅父母啊。
我请先生晚上给孩子梳理下,帮我道歉,是我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看见孩子。告诉孩子,妈妈会努力去看见他的。
记下此事的发生过程,警醒我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