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当你不知道去做什么的时候那就去读书、去锻炼,只有在最不知所措的时候以一种充实的方式熬过了那种孤独和茫然,你才会慢慢清楚自己最终想要什么!
这是一种勉励的说法,能让许多心中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找到一份心安。不过关于读书和锻炼,两者确实不同于其他社会行为,如果说工作和消费是生活中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尺度,那么读书和锻炼就是生活中维持一个人精神的独立。
今天我不谈锻炼,只来聊聊关于读书的一些事!
读书,某种程度上来说近可修身养性,远可高瞻远瞩,不过读书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一种品性,也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和坚持的事,所以它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虽然我读的书并不多,也并没有做到每天能读一点书的习惯,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人读书和没读书的状态是迥然不同的。如果说以镜自视可以去物,那么以书自视则可以去心,而且读书对个人的思维,心性,见识、学识等的长远益处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也常常感激很小很小的那个自己,竟然在没有任何人引导之下喜欢上读书并且能安静的坐下来读书的习惯!这大概也是我这一辈子当中都值得庆幸的事之一了!
说起读书,我的经历大概是从三四年级的时候开始的,不过由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有限,所读的书也是相对较少而且单一的,从最开始的十二生肖系列故事,到汤姆索亚历险记,再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这些少儿书籍我早已经忘了它们所写的具体内容,但是我的印象里面它们曾给我展示过一个精彩的欢乐世界!
我读大学时曾做过将近两年的小学生家教老师,所以有时候我常常在想,现在的小孩子确实是挺可怜的,他们不仅课业繁重而且还有各种培训补习班要参加,这让他们从小就丧失了接触另外一些美好事物的机会,也让他们少了一些自我发现的天性,就更别提能有自我认知和选择爱好的权利!就像现在的高考,现在不管是家长还是各种组织是那么隆重的对待,但是考入了理想的大学之后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不见得!就像网上一个段子有几句话,好看只是决定大部分有人以后在哪个城市玩游戏、谈恋爱罢了!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是不是非得重视才艺的全面发展,还是以一种引导的方式发掘孩子的潜在天性更为合适。
扯远了,还是回到读书这个话题吧!
上中学之后我所读的书籍相对变得比较广泛。像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书籍我会经常在课间或者自习阅读,而武侠小说和故事名著等则会在夜晚独自偷阅,至于时尚杂志,实事新闻等也会偶偶阅览。正是因为这些书中所展示的内容,也令我接触到了更远、更繁华、更精彩的世界,当然也包括别人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从而令我意识到了这个世上不止眼前的世界,还有着更多自己尚未了解的事物存在,生活不仅仅局限在自己所能接触到的范畴,它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是需要去拓展的。
正如我后来读到过张泉灵的一篇文章里她写到的一句话:书里藏着别人的世界,你读懂了,你的世界就拓展了。读书是能拓展一个人的世界观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读书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因为它能让一切变得无限可能,大到能唤起名族的觉醒,小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前人的一种经验之谈,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说法而已,不过要是换成这种说法可能更有信服力: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千思万虑,千思万虑之后再回到最初。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疑问:在什么年纪该读什么书才能最受用?对于读书我自己也有过不知从何读起的无力感,不过后来我明白了,读什么书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而且读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从书中读到什么。每个人心中需要的东西不同读到的东西也会不尽相同,而且真正我们想要的东西从某几本书中是不可能获得的。对于读书的选择我看到过一个不错的参考意见:如果实在不知道去读什么书那就去读名著,因为那些能成为经典的东西总是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含量在里面的!也许读这些书对于生活现况也获得不了什么实际的帮助,但我记住过董卿说过的一句话: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所以我也相信读一些书和没读这些书是肯定不一样的。
昨晚我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里面写了蔡康永说过的一句话: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如果它开启了你对人生新的信仰,那么这本书就值得读。”对此我是有过这种亲身感触的。我人生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籍是在大学里买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从来没想到过它竟然在我的内心留下了那么大的影响!
村上村树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一真理。读书也是这个道理,读书能让我们学到的有用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都不是从书中得到的!但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读或者不读它读藏在书里!
写于2017.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