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样体验心流感
今天最有收获的莫过于体验到了传说中的"心流感"。
写回忆录已经持续几天,平时自己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拼凑回忆片段,当时认为这样能更好的看清以前那些事情的对错同时也加入了当下很多审视过去自己的想法。
但是昨天上了弘丹老师的课程,有提及到写的时候最好用第一人称视角去书写,把自己代入到那个时间段的自己。
思考过后觉得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自己的一直出发点错了。例如童年,书写的就是童年那个时候的自己,无论当时的感想,情绪,甚至行为都应该是属于那个阶段的,这样写出来的会更丰富甚至还原到之前那个状态里。
于前面在写<时间的格局>这本书的读后感里有过一段关于和老师父亲很相像的经历(后面再重新讲述)所以就想今晚拿这个事件在回忆录里用第一人称视角里尝试下书写。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切入点非常棒,而且思考的维度会立体和鲜明许多。于是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开始慢慢尝试用那个阶段的思绪行为去代入,果真不一会就思如泉涌了。
我测了下时间一个小时字数达到4145,这个是之前自己没有过的数量,顶多也就是3000字。
不禁惊讶于从不同的纬度出发,那思考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
在慢慢"有感觉了"之后,乘胜追击,写完这个事件后,我便跳到了最近的一件事,就是和父亲单独出去吃饭的事件。
我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写着当时的每个细节,自我感觉已经是囊括了所有,有肢体动作、语言、情绪各方面都涉及了。
接着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越写于是越剖越深,说可能不相信,写着写着我的手好像不受控制般,一直不停的敲打键盘,一秒都没有停下来,思绪好像如春笋般源源不断的冒出来。
更让我惊讶的是,我的手除了不受控制之外,思维也在不断的跳动着没有出现任何停顿,就配合着手在键盘上如同初生的萌芽不断开花,似脱缰的野马般根本喝不住更不要说让停下来了。
大脑和手好像被控制一般,从刚开始的第一人称视角,慢慢到第二人称视角,乃至到最后第一人称竟然和第二人称对起话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前进着,直到23:00的闹钟响起,一切好似忽然被急刹一样,停了下来,一切恢复平静。
我愣神才反应过来,看了下字数,总数42689!也就是写了12409!
实在没办法用言语去解释这个现象,以为自己有点像遇上被控制大脑的"灵异事件"了,这该死又美妙的"心流感"!
单纯感到真的神奇,所以记录下来。
2.思维新认知
<时间的格局>有说到这么一个例子:
作者父亲因为不了解上海房子的行情,没有办法相信作者购买的房子已经比三年前涨了一百多万,而固执的认为最多只能涨五十万这个事例,而这也让作者陷入固定思维局限这个问题的思考当中。
然而回到我的事例中:
和父亲去逛街的时候我带他吃了甜品和火锅,逛完后,我觉得时间尚早,于是又带他到另一个好玩的地方。
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如果把它延展开来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后来经过询问得知,原来:
①我的父亲其实当天不想吃甜品,因为刚好时间是正午了,他想吃的是米饭。但是因为我想吃,所以他选择尊重我的想法。
②父亲逛完一个地方后已经有些疲惫了,而且他觉得我所说的更好玩的地方其实也就和第一个景点没太大区别。
他更宁愿和我在家坐会聊会天,但是因为我想去而且还热情推荐给他,所以他选择尊重我的选择。
当然我和父亲后续的交流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我的目的是想举例子说明生活中往往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反而容易使我们忽略,我们总是沉浸在自身固有的思维里且不易察觉甚至作为标准去评判他人。
当你忽然察觉到或者从别人口中得知,你会非常惊讶。过去自己总抱怨为什么讲的东西他人根本没法理解,或者他为什么不能够换位思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面去想问题?
因为根本很难有感同身受这个心理,毕竟发生的时候别人也未必有参与其中,大多数人都是用自己固定思维去考量问题,这就很好的说明了人的思维方式重要性的问题。
3.最有效的三种思考方法
意外才发现的三种思考方法:
第一个思维方法是来自麦肯锡方法
* 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纽带。
第二个思维方法是来自丰田的“问五个为什么”
* 为什么发生这件事情?哦,是因为A,那为什么会出现A?哦,是因为B。那为什么是B?这样一层层剖析。
第三个思维方法是来自“场景模拟法"
* 假设你是一个导演,我只是一个演员,假如我是你,我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这样会更好的产生同理心。
三种思维方法需要好好内化。
今日收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