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团年饭
湖北人把除夕之夜的那顿饭,叫做‘团年’。记忆里的团年,有时是在家过,有时是去大伯和二伯家过,他们每年都会来接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三舅舅家过。那时外公外婆还在,跟三舅一起住。三舅妈人好客,厨艺又好。所以团年饭在三舅妈家吃,延续了很多年。
2015年底,三舅妈搬了新屋。2016年春节,我们依然在她家团年。五个舅舅一家,加上我们一家,人数从20多人,到如今的30多人。兄弟和妯娌之间从未红脸吵架,这是外婆的好家风。
大菜六个(六六大顺)
1:野生团鱼(团团圆圆之意)
2:土鸡炖长江鱼肚
土鸡不难寻,鱼肚也不难寻。而长江的野生鱼肚,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清炖出来的汤,不放调料,炖好撒葱花点缀,那叫一个鲜美。
3:牛排
4:红烧蹄膀
蹄膀蒸出来,真是吹弹可破,所以放调料时容易戳破。要保持蹄膀的完整和美观,只有手艺好的厨师才能做到。记得舅妈差点把蹄膀弄破一小块皮,表哥心疼不已。
5:蒸菜
6:莲藕汤
除了这六个大菜,还有各种小炒,茼蒿、蒜苔、小土豆等这些时令蔬菜。何时用热锅,何时用冷锅,也是有讲究的。三舅妈说,花生米要冷锅冷油炸才会酥、脆,不会糊。又说这是她的独门秘诀。
加起来有20道菜了,摆满了一桌子。一个桌子是肯定摆不下的,通常是两个桌子围起来。
孩子们在房里追来赶去的玩,厨房里好不热火朝天。厨房的香味,孩子的闹腾,是家的味道。
小孩子最爱吃牛排、鸡爪、土豆丝饼,一上桌就一抢而光。最后一盘一般是青菜,热锅热油现炒的菜苔一上桌,预示着菜上全了。
大小老少30人的团年饭,一个人是无法驾驭的。通常是做厨师的表哥和三舅妈掌勺,两人各有拿手的菜式,两个人各有分工。买菜、洗菜、备菜、做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备菜和买菜就花了三天,要一大早去买那新鲜的,去晚了就没有了。全部鱼都是野生,肉是农家养殖,菜没有打农药。屋里是有点冷的,厨房里大锅、小灶、煤炉子。厨师忙的脚不沾地、大汗淋漓。其他人也不闲着,打打下手,剥个蒜,洗个碗,好不热闹。做菜的人诚心诚意,火候到了菜就熟了。吃的人心满意足,菜全部吃完,厨师才开心呢。
一家子大人和小孩,男人和媳妇们,哥哥和妹妹们,围坐在一起,吃的是一个团圆的氛围。坐不下的,学生娃晚辈就站着吃,小娃娃在一边凳子上吃。
吃完团年饭,去给祖先送亮了(点灯),一大家子全部要去的。只留一两个人看家。除夕之夜,儿孙是不会忘记在那边的亲人的。点上一盏灯,插上几束塑料花,烧很多纸钱。做完这些之后,在爹爹婆婆坟头磕头,嘴巴里说着一些思念的话,说着一些求爹爹婆婆保佑平安的话。有些话不能让外人听的,就在心里默念。磕完头,用鞭炮把坟头围起来,点上,热热闹闹的。爱开玩笑的大表哥笑说,你们别把爹爹婆婆炸醒了啊~
去送亮回来,大家爱聚的就聚在一起打麻将。屋里两三桌是少不了的,年轻人一桌麻将,爹爹们一桌花牌。孩子们就围在一起看动画片,或者在屋外玩泥巴,或放烟花。其实打麻将更多的是感情的交流,总不能坐着扯闲话,扯着张家长李家短,难免会扯出矛盾来。打麻将,是湖北人的一种娱乐和情感交流,不在输赢。平时说不到一起的人,也绝不会出现在一个麻将桌上。
让我们温柔的走入那个良夜
记得那天是元宵佳节。过完元宵,春节才算真正结束。该出去工作的工作,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念书的念书。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晚上,小舅舅一家来玩。难得坐在一起只聊天,不打牌。我们围着一个火架子,有绿茶、瓜子、桂圆。妈又煮了汤圆端出来。
聊到外公外婆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每个儿子都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学手艺。小舅舅说,外公为人懦弱老实,是个阿弥陀佛的人,外婆能不腻害点么!又谈到外公外婆把全家从农村搬到镇上,表哥表姐才有机会安家到城市,说不定下一代都住到国外去了。
小舅舅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广州打拼,风风雨雨一肩挑,从一贫如洗到现在闯下的家业,真的太拼了。每个月他都会与幺舅妈核对家庭的债务和收入。也许这才是成熟的爱情,无声却动人。舅舅学习能力超强,他空闲拿了能源师和节能审计两个证书。他爱看史书,他说读史使人明智。他也爱读毛选。现在他也爱喝茶,去他家随时都可以喝上金骏眉。
这是一个可以和舅舅对话的年纪。他说,‘’先谋生,再谋爱”,愿我也有舅舅那种刻苦和拼搏的精神气。和舅舅们聊天,他们很少聊别人消费什么娱乐什么,而是聊朋友们在学习什么投资什么生意赚钱。不是此时你是谁,而是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你是谁,你在哪里。
这些都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满满正正能量,虽古老,却实用。这是舅舅他们一代人的人生经验、智慧、有感情、有生活,也有诗意。
一边聊,一边吃汤圆。吃完汤圆,一晃已经3个小时过去了。送舅舅们出门,才发现下雨了,雨声莎莎的像蚕吃桑叶的声音。舅舅四岁的幺儿说,要用我的苏州丝巾遮雨,他不想打伞。真是有品位的小伙子。
愿我们温柔的走入那个良夜,愿天上月圆,地上人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