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马未都老师说过的这句话让我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我透过历史的表相去探求它的本质,使我在拜读历史著作的时候,不再拘泥于事件的细节,而是更注重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背景环境和社会影响。在这样的历史态度下,我捧起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一探古罗马千年的历史长河,追寻西方文明的发展足迹,感受古罗马世界的无穷魅力。
整段罗马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建城者罗慕拉斯开始的王政时期,经过布鲁图斯推翻傲慢者塔克文开创的共和时期,再到奥古都斯继承凯撒意志建立的帝国时期。罗马帝国版图最大时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和黑海一带,整个地中海被罗马人称之为我们的内海。
历史学家自嘲,研究历史的都会变成悲观主义者,因为沉浸在兴衰更替的况味中,总让人倍感消沉和压抑。但他们总能整理出历史背后那些不被人熟知的联系,将历史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盐野七生在讲述罗马人的这段故事时,一开始就让读者带着疑问进入书本。罗马人在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及伊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的情况下,是如何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同化被征服者”无疑是罗马人的一大特色。以王政时期为例,罗马人战胜敌人后不是进行一般意义上的统治,而是让敌人融入罗马人的社会,胜利者与战败者尽释前嫌、合舟共济。首先,让战败者中的精英进入元老院,一同为国家建言献策。其次,在战败者的地域大兴土木,建造四通八达的罗马“高速道路”,虽然起因是便于军团的行军,但也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促进生产生活的融合。最后,授予战败地的人民一定的权利,尊重当地人民的信仰,保障当地人民的安全,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结果,罗马本土外的行省人民都以成为罗马公民为荣,甚至将这一殊荣刻在了墓碑上。
罗马精英的培养模式是军务、政务结合。要进入罗马元老院这一国家决策机构,要经历军团大队长、军团长、财务官等职务,熟悉军事和政治,可谓“文武全才”。这种模式不仅缩减了政府的人员数量,实现“小政府,大社会”,还能在紧急时刻确保官员的调用。另外,在凯撒执政后,允许行省贵族、骑士阶级等阶层加入元老院或参与公共事务,一方面实现了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各阶层相互流动。各阶级不再封闭的现象,使人们有了期待,激发了生活的动力,造就了社会的欣欣向荣。罗马法律的制定也颇具特色,为适应国家的扩张和发展,法律根据需要不断地制定更新,而不是拘泥于尘封不变的权威,真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古罗马的特色离不开罗马人实用主义的思想框架,虽然不一定适用于现代文明,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盐野七生对罗马史的解读,在让我们领略历史风貌的同时,更让我们注意到政治、军事以外的公共事务。虽然这些事务没有政治、军事事件耀眼,却是维持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洞悉了古罗马造就的伟大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