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大学,第一次用QQ,兴奋得不行,加陌生人聊天,一聊就聊个半天。或苦闷,或欣喜,或无聊,都会找好友分享、排解。QQ空间更是记录了那个青涩的年华。
后来有了微信,QQ便退居二线。如果不是办公需要,几乎很少使用。用也就是存存照片而已。而且我发现,不光是我,很多人也是这样。
转眼微信用了快5年了。用着用着就尴尬了,微信从原来的交友和个人展示工具,变成了工作群、生活群,微信24小时在线,各种工作群、购物群、吹水群,看都看不过来。
最尴尬的是微信朋友圈。我是一个爱拍怕照,记录点心情的人,所以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小孩、花草或其它别致景物,更多的是想分享自己喜爱的事物,表达一些欣喜,而且我很少发负面性很强的东西。
微信里有亲戚朋友,有领导同事,有房产中介,各色人等。发条圈,还得考虑某些人看了会怎么想,比如你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担心别人说你幼稚不成熟、没城府,怕领导同事说你闲着太潇洒天天发圈,怕一时无心说错话得罪人。发孩子的照片、展示才艺吧,怕别人说你爱炫耀、太高调、太矫情,整体发圈让人烦。发心情吧,怕亲友牵挂忧虑,又担心个人心思爱好流露太多,被人一眼看穿,不定他日遇事陷入被动。别人给你点赞吧,要回复人家,着实麻烦。别人不点赞评论吧,又多少有些失魂落魄。
有网文说,层次越低,发圈越多。这话冷峻又刻薄。所以呢,现在朋友圈渐渐也不怎么发了,发也就发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东西,就算与个人有关的,也是过滤后给人看的而已。而且,现在很多人都设置了三天、一个月、半年查看限制,越发觉得无趣且不坦诚。
最尴尬的是,离你越近的人越少给你点赞、但他们却一直在看你的动态,而离你较远的人却常常给你点赞。
在微信里,你是假的你,他是假的他。微信里聊得那么欢,真正见了面却冷淡地如同路人。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冷漠人格分裂症”吧。
人是越活越孤独的,孤独久了就需要个地方来排遣。就像我这样沉默内向不会表达的人一样,只能是找个相对隐蔽的地方跟自己说说话,最好有三五个陌生人跟自己交流一下体会和认识,尚得一、二个灵魂共振的,彼此可以精神取暖,就感天谢地了。
今年11月份参加小孩家长时会听说了简书,就欣然加入,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天了。简书的好处就是,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幽深寂静的山谷,你可以在这里面卸下伪装,敞开心扉,释放自己;你可以在这里宣泄和倾吐心中沉积已久的不快、各种不堪,那怕是泪流满面,哽咽不已;你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愁,展示或记录一个真实的、一直在成长中的自己,而不用担心自己被伤害。
面具戴久了,脸会苍白,会面瘫。儿童因真实而可爱可亲。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丽的。感谢简书,容纳一个有些童真、有些傻气、有些不堪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