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课程已经学完了,那我在其中有什么收获呢?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政统、仁政”这一块。其实孔子和孟子他们推行仁政的起点,都是以君王的“仁”为主。可我们都知道在孔子所处时期是春秋,当时的礼还剩有一副躯壳,所以孟子就想去“恢复周礼,推行仁证”。但孟子所处时期是战国里的躯壳已经不在,所以孟子就想让王去“王天下”,让“天下归心”。
而在孟子的推行时,他的策略就是去“与民同乐,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还有君臣对等”。主要来说一下“名贵君轻”吧。在当时,孟子给君王说,“你要给民有恒产,这样才会有“教化”的机会,去有那个恒心。
但那再讲这章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引进了民的“主动性”。其实在这里看来,民是没有主动性的,因为他们的向善一直都是在建立在恒产上,这就说明民是被动的。而真正说的“民为贵”,那个“贵”其实并不是指建立在恒产之上,而是说就算没有恒产,这种人也能超越本能、情感、理性到达道德。所以这个“民为贵”就是指在觉醒后得到的自由的人。
但所说这种可以没有恒产,依然能够超越的人,一定是很少的,对于我们大的多数来人来说,我们需要在满足恒产,受到教育后,才能去超拔。
那建立在恒产之上,我就想来谈一谈天爵和人爵。孟子说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天爵,然后人爵从之”。相信讲了这么多课程,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的,但对于被讲完课程的我们,也许人会说“我知道我要有一个天爵,但是我还是想要求人爵”。那这一刻我们真正理解到“天爵”和“人爵”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了吗?
“天爵”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伴随我一生的方向,我会为了他去努力,去“扩而充之”,去把我内心的“仁”,也就是“善”,以某种方式发散出来。而“人爵”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在我已经知道我的方向后,我在发散推行的过程中,我可能会获到怎样的荣誉?所以我到底是为了我的这个方向,还是去为了这样的荣誉?
我肯定要选择方向。那对于当下的我,其实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自己想用一生去追求的方向,那我该去怎么探寻它?我现在是很迷茫的,因为我可能并没有一个确信的目标,我要去干什么,而我肯定也不知道,我真正想去干什么。是因为在这么多选项中体验的还不够吗?还是因为我的那颗心没有“定”下来?
所以就目前的我来看,我有想过我的未来会不会在“舞蹈”上面发扬光大。因为舞蹈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了,而且我非常的热爱他,并且可能还带有那么一点点“天赋”,所以我会不会在舞蹈方面加上属于自己的使命呢?当然可以,但这需要我自己去探索。
对于目前的学科情况来看,我也并不知道我自己喜欢什么。我甚至觉得我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惧怕”,比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在刚开始我都会抱有一定的心态,“唉,又要上语文课”。感觉是一种(不好描述的心里”,但在中途上进去了以后,我就会感到“为什么会这么有意思!好好玩呀”。那下了课有不会的也会去找老师,感觉收获满满。所以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我现在内心还不清楚。
包括数学,可能就目前来看,感觉我的数学一直觉得还不错。但是你说我真正热爱数学吗?我不知道,而且我真的觉得这个问题特别难。在面对很难的数学题,我会有想去挑战的冲动,并且在经过很长时间讨论出结果后,也会有那一份成就感。但如果让我在以后就将数学发扬光大,那我可能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非常迷茫。所以我觉得我的数学是思维还没有提升上来吗?感觉只是停留在一个能把老师讲的学会做好体考出好分数的状态。
还有其他学科(英语、物理、生物)。我有想去学好的心,但不知是时间太长,先没有决定还是多重漏洞加在一起,导致我有想去好的“心”,但是我没有“力”。
所以通过学习《孟子课程》,让我对自己人生道路有了进一步更深的思考,而且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