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家乡的竹之前,我想先提一下四号晚写的<家乡的松树>一文。没想到被推荐上了首页。开心之余,在这里要感谢推荐的简友、编辑。从评论互动看,也得到了一些简友的喜欢。所以在这同时也要感谢各位简友的关注和支持!谢谢您们!并向大家学习!
说到家乡的竹,也如家乡的松树一样亲切,熟悉。
在屋后山坡,在庭院之前,或一片,或一簇,都有栽植。风吹来摇曳多姿,小径掩映,沙沙细声相互轻舞婆娑。夜晚的月光十分皎洁,投射出竹影斑驳。好似幽人在竹下约会。晨曦初照,或夕阳泛红,炊烟袅袅,在竹叶间缭绕升腾。乡村的田园时光,因为竹的衬托,显得清新生动,还有些许诗情画意。
记得家里是有两片竹林的。一片是在老屋檐后,另一片是在老屋山坡后面的荒地上。两片竹林大概由于土质环境不一样,生长的竹子也略有差别。屋檐后的竹林挨老屋近,父亲时常捞起檐沟的淤泥,担提到竹林。黑土质肥沃,竹子也长得粗圆高大。粗者直径概有十五厘米,近三丈之高。而山坡荒地竹林,面积不大,沙黄土贫瘠,又位于坡风口处,其间竹子就细些矮些。细矮得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
老家人都管这样的竹子叫毛竹。家乡的竹大概只有这一个品种,是极其普通,平常随眼都能见到的。说来和松树可称为好兄弟,乡村生活中从吃、用、观赏玩乐都有竹的记忆,陪伴着曾经美好的时光。
竹的形成首先是从竹笋开始的。这个季节,开始有春笋了。起先土面拱出裂缝,尖尖的笋头冒出来,青绿、间有褐色。还不等你发现或采挖,第二天一早忽地就蹭出地面有十厘米了。所谓雨后春笋,长得特别快。总是在一早起来,看见它又长高了,仿佛能听到它在夜深人静,汲着雨露,拨节往上的“咔嚓”声。
每年这个时候,妈妈饭桌上总会即时地多出炒竹笋这道菜。去竹林附近寻找,总能采挖到二三个,挖回来多了,也有拿到街市上卖的。挖笋大概和挖红薯相似,要小心翼翼。沿寻着笋身慢捣细挖,差不多见笋全貌了,瞄准位置,一镢头下去就大功告成,这样才不会因急忙乱挖,导致把嫩笋挖碎断。
小时候,常在放学回来后,和小伙伴们一起找笋。寻笋的过程,大家都很仔细认真,有点像排雷,一块地方一块地方搜索。眼尖的先找到,应着欢呼声去望,然后又走开各自寻找。旧年的草垛还没有用完,支立在老竹旁边。扯翻开草垛,其底下藏着新鲜的吸引人的竹笋,每次挖完了,下次又来望望,好像这草垛能变魔术,长着有挖不完的笋。
挖回来的笋,或当天妈妈把它炒着吃,或放在大水缸脚下。农村过去吃水都是挑井水,家家厨房都有一个大水缸。洗煮炒用水就用瓢舀。笋放在缸脚沿下,凉湿小环境,不易让笋风干变老。放点韮菜一起炒,色香味俱全,吃到嘴里脆嫩爽口,有一点点笋土腥味,感到特别绿色原始。很想妈妈的炒竹笋了!。
竹笋在不停长高长粗。等樱桃结出了青果,笋摇身一变成大姑娘。开始一节一节褪掉裹在外面的笋衣,露出青绿青绿的嫩肉身来。慢慢地从笋节处长出细芽,伸长,变成新嫩的竹枝来,再生出竹叶。待身枝柔韧刚劲了,就完成了从一棵嫩笋生长一棵翠竹来。夹和在老竹之间,迎风摆动着。
长的过程褪掉下来的笋衣,妈妈挑厚大的,拿回来晾干铺平,剪成我们的鞋样子。或者直接一张垫一张,一层层的结合,再铺几层布料,用麻绳线连接,这就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的鞋底。在七八十年代,千层底布鞋是最平常,也是最主要的一种鞋。就这一双千层底布鞋,凝集中妈妈的温暖和爱。一双脚已经变大,不知道已走了多少路,可想起来,千层底的温暖一辈子都还在。
竹子也长大了,渐渐地分不出是新竹还是老竹。于是父亲挑选几棵结实的竹子,砍回要请篾匠师傅来家做活。一根根直溜的圆实竹子,在篾匠师手里,一把篾刀,通过破削蒸编,顿时让竹子开出花,变制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来。
竹制品大件的有“枪子、瀑篮”(家乡土话,就是直径大概二米多不等大小,圆扁形的竹制品,有沿。),主要当做晾晒、人工翻吹器具,如晒翻吹稻谷玉米等用。还可以做竹凉床,竹椅。小一点的有筛子(筛豆子用),箩筐,簸箕。
傍晚时分,一天的伙计基本完成。晚饭前后,还请师傅做几把“杀猪”,大家边聊着天,边围坐看着。师傅利用手握粗细的一节老竹,底部留节,而从无节上端用刀破开,成一厘米宽。再把这一圈一厘米宽的竹瓣,破成无数细如牙签的竹丝。这样手握底部,就可以用它来刷洗锅盆碗瓢了。很好用。比现在用清洁球、洗洁精环保多了。
凡农村所见平常用的,几乎都可以用竹子做成,诸如扁担,舀水的竹瓢,还可搭在田河间作成“水减”(就是把竹子中间串捣空,让水从中流过,相似水渠引水灌溉)。
再有就是司空见惯的竹筷。至今还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视线。
这是竹干,竹身的作用。剔除下来的竹枝,用来做扫把,打扫室外场地用。竹顶尖细长段部分,差不多选一拳握下粗细的竹棍,做成扫把中间支撑主轴。真正废弃的就拿来烧锅生火。
所以看来,松竹一家,浑身上下都能用。对过去农村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竹子生命力强,成活后,繁育生长旺盛。最初由移栽一棵,繁育到三五棵,几十上百,然后成一片葱笼的竹林。
在很多乡村人家,屋后路前,翠竹成片摇曳苍劲。就像山里人家的主人一样,在招呼欢迎着远方朋友的到来。
家乡的老屋多年前已弃罝蹋坏,长着各色的杂草。唯有屋后的那片竹林,依然还在,卓越风姿依然在迎风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