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闻其名,但一直没看过,豆瓣评分8.3,属于近段时间难得的高分电影,关键还是喜剧(大众印象+开心麻花品牌效应)。于是在没什么更想看的节目的情况下,与老公一起看了这部早闻其名的“喜剧”。
应该说整部电影都很话剧,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演员的台词功底很强,剧本编排也很强大,有好几段戏剧冲突看得我心跳加快,好几次想冲进屏幕去揍人,到最后并没有看完喜剧的轻松,相反很有些沉重,这也许是《驴得水》票房不是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这部电影给我冲击最大的一幕是周铁男的转变,刚开始以为是一个正义感十足但有点鲁莽,单纯又有点可爱,为了农村教育事业甘愿奉献自己青春和工资的有为青年,正为他的“死”唏嘘呢,转眼“活过来”的周铁男就恨不得舔特派员(腐败的权力)的皮鞋,只求不要杀死他。然后曾经的正义化身就变成了权力的走狗。
周铁男是反差最大最明显的角色,其实整部电影都在展现这种人性的反差,喜欢女主的那个猥琐大叔,在表白被拒绝后对女主态度的反差;周铁男在生命受到威胁后对权力态度的反差;校长在学校存亡受到威胁后对同事甚至女儿态度的反差;铜匠在有人撑腰后对待被女主羞辱一事及对周围人态度的反差。人都是同一个人,可对待其他人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改变,甚至不惜羞辱、伤害曾经爱的人,甚至是深爱的人?
导演说这个影片的剧本,主旨是探讨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底线;或者说是在探讨:我们是何时、如何就不再有底线了?我们曾经有过底线么?中国的知识分子曾经有过任何共同坚守的底线么?(百度百科)
很有深度,但我想换个角度,简单点从单个人来看,这些反差反映的是人性的自私。猥琐大叔的自私在于自己的自尊心是更重要的,所以他可以用最恶毒的语言伤害曾经喜欢的姑娘,斯文扫地;周铁男的自私在于自己的生命是更重要的,所以他可以为曾经鄙视的腐败权力卖命,不惜劝心爱的女孩嫁给他人;校长的自私在于自己的事业是更重要的,所以他可以堂而皇之的欺骗,甚至羞辱自己的同事;铜匠……我觉得铜匠就像一个没有是非观的孩子突然掌握了杀伐的权力,并沉溺在了权力的快感之中,而对于一个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来说,他所有的行为都是本能的利己,换句话说他就没有不自私的时候。
重点就是“更重要”,我们认为他们自私,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且为此不惜牺牲伤害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们是错的,那么我们认为什么是“更重要的”?或者说“底线”应该是什么呢?至少“更重要的”不会是“自己的”,但真的面对重大抉择时,那个自认为“更重要的”能战胜“自己的”吗?毕竟,自私其实是人的本性,而那些有底线的人,又是如何战胜本能的自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