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说什么?】
这本书通过对管理、组织、领导、计划、决策、结构和激励等基本的管理概念入手,每一个概念通过一些话题,结合实践的经验帮助理解管理实践,从而帮助人们真正理解这些管理的基本概念,从而很好的理解一些管理活动和市面上层出不穷的管理新概念。
【作者是谁?】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主讲变革时代的组织管理。在2013~2016年做了六年的新希望六和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先后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贸学院执行院长,担任多家大学客座教授,每天写作3~4000字,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喜欢把音乐音量开到最大,享受一种世界有自己掌握的感觉。担任企业家会每月看到企业业绩增长而喜悦,而每次上完课后,会更加幸福满足。因为看到了大家强烈的学习欲望,看到了自己的课程在影像和改变他人的心灵和意念。企业的成就属于团队,而课堂的成就属于陈老师自己。很喜爱她的微信公众号“春华秋实”。
【作者想说什么?】
书中提到,中国的管理学者很有意思,很多的精力在于如何满足西方学术期刊的需求,而不在意现实企业的实际问题;一些去上商学院的企业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学知识,而是为了去结交人脉,很多人都认为理论知识没什么用。
但是现实中有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
为什么同样的资源和人交给不同的人去管理,得到结果不一样?
为什么有很多的人的工作总是很无效?
影响人们有效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有很多人都认为组织并没有让他发挥作用?
管理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核心要素是,大家没有准确的理解管理,对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的理解有偏差,甚至存在很多错误。
认知错误就会导致行为错误,当然也就导致不好的结果。
作者担任过企业家,又是大学教授,既有管理实践者又有管理理论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可以从管理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去帮我们解读管理概念和管理规律。作者期望我们可以了解到: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不谈对错,只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公司为什么不是一个家
在组织中人人公平但不平等
组织结构是要解决权力和责任匹配的问题
人不流动也许是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而是风险相对较小的决策
不是变化快,而是计划没有包含变化
……
【别人怎么说】
没找到大咖的书评,看了豆瓣的书评,有篇不错,摘录如下:对于没有系统性学过管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可以说它确实是一本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简读本。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亦是一种艺术,以前看过不少管理方面的书,但获得的知识都比较碎片化,且有些是理论方面的,有些是个人经验方面的,读完这本书,感觉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和思路更加完整有序,收获不少。
【作者是怎么说的】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作者通过8章讲述了8个管理基本概念。
1、【管理】管理就是确保人和物结合后能做出最有效的事来。管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分配好责权利。管理只为经营服务。管理解决三个效率:通过分工解决劳动效率最大化;通过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结合解决组织效率最大化;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管理重要的使命是:提升整体的力量,延续个体的价值。
有效管理者具备三个特征:进行时间管理、系统思考、培养人。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2、【组织】组织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是不平等的。组织里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降低成本
与高速增长必须并存,维持品质与毁灭性创造并存,提高执行力和不按常规办事并存,这些看似矛盾的并存现象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情况。
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四个层面去思考
管理者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它的特色是在目标形成的过程中,如何寻找到能够带来超乎寻常的结果;
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其实就是“自虐能力”,自我加压,自我超越。比如海尔总可以让自己处在不同竞争地位并保持竞争优势。
在组织内打破均衡状态。
实现组织学习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解决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纵向设权力线和责任线,横向设沟通线和控制线。只有稳定的结构才能产生效率,只有变化的结构才能带来发展。
组织结构是依据责任而不是依据权力来设定。
组织结构四原则:统一指挥、控制幅度、分工、部门化。组织结构的核心是分责、分权。
4、【领导】领导是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由两部分组成:权力和个人魅力。
权力产生影响力可以从五个角度来考虑: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处罚权、统治权。
魅力产生的五个角度:类似性、相貌、好感回报、知识、能力。
5、【激励】激励就是人们自己做出选择,自愿付出。
激励一定要想办法把工作变成游戏,一定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做。
激励要给予人们为什么工作的理由去设计,人工作的理由有以下五种:赚钱、消耗能量、社会交往、成就感、社会地位。
【哪些打动你了】
书中重申了德鲁克关于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效,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果。经典的管理理论都是来源于对实践的关注与洞察,同时还与实践不断互动,并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去引导实践。
泰勒的科学管理解决劳动效率最大化,韦伯的行政组织和法约尔管理原则解决组织效率最大化,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决激励与满足感的关系,波特的竞争战略解决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德鲁克让我们了解到了管理的本质。
尽管过去很多年的,但是这些经典管理理论的经验依然有益,逻辑依然普遍,方法依然有效。因此常读管理经典对于自己准确理解管理常识是很重要的。
“管理对每个人的挑战是,它总是在问题当中,而不是在成就当中。”管理就是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了,那也就没有管理了。因此,如果作为管理者,在实践中看不到问题的存在,那也就是管理能力要提升的时候到了。
“管理是让你的上司有成就,让你的下属有绩效”“管理者自己是没有绩效的,你的绩效来自于上司和下属。”这一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如果管理者更多的关注于具体事务性工作,而不注重与人的沟通,不注重计划、协调、沟通、教练辅导下属等时间的投入,就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自己干得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你关联的上司和下属因为你而好!
“管理的关键在于问题的发掘是否准确到位”“管理的目标来源于对问题的发现。”“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促动到组织背后的人,那么可能管理者对问题的发掘还不到位。”总之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是管理者最大的挑战。问题到底在哪?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进而又会延伸出哪些问题,这是管理者经常要思考的。
【跟你是什么关系】
本书对于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的透彻解读,帮助自己更深的理解了管理基本概念和原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也帮助自己打开了管理的元认知,对于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还有什么要说的?】
其实像这种经典的书籍,匆匆一读也只能了解个大概,要想真正的掌握它、理解它,还得多读几遍,尤其是学了之后要马上用到工作中去,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是否真正掌握。正如德鲁克说的,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知行合一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