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注册简书已有段时间,当初注册是想关注自己一个弟弟的体育评论,他就像一个小了四岁的我,一样的热爱体育,一样热爱着杭州的篮球、足球队。10年他第一次去杭体看广厦VS山西的时候我已经是一年的广厦“老”球迷。我自愧同时期的自己文笔不如他,他妈妈还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遗传比较好吧哈哈。
其实这篇文章本不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篇简书,只是过去自己的确懒,有各种借口没动笔。这次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我大三了,无论过去两年发生了什么,我都应该给自己个交代,做个简短的总结。在选择新闻专业的第一天,我就对自己说,自己的文笔肯定不是同龄人里最好的,虽然也略懂诗词,但舞文弄墨非我所长,我给自己交代了一句话: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要有我自己的温度,有我自己的态度。
其实我有笔名,叫沈仁轨。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应该清楚高宗年间的著名战役——白江口之战,率领唐朝水军以少胜多的指挥官名为刘仁轨,知道刘仁轨还是从《狄仁杰传》一书中了解到的,这是一个具有名族精神的名字。虽然仁轨谐音人鬼,我却觉得很好听。史学大家傅斯年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傅仁轨,那我就叫自己沈仁轨。
但简书的ID并不是沈仁轨,注册的时候我还是想把简书当作一片自己抒发情感的净土,用笔名有些正式。那就用“年轻”时候的虎扑ID名吧——圣杭体小西斯。我是广厦球迷,杭州体育馆是我心中的一片圣地,高三那年球队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了总决赛,也是浙江职业男篮目前的顶峰。和深圳抢七,和山东抢七,被辽宁横扫。那时候杭体室外二层有个木门,门中间有两个孔,半弯下腰眯起眼睛刚好能透过缝隙看到里面的赛况,视野还不错,省了几百块票钱。在这个缝里最深的记忆就是见证了半决赛G7最后几秒刘铮的空位三分,然后现场DJ阿亮高喊“CBA总决赛,我们来了!”。那时候我挖苦自己,广厦总决赛来了,我的高考走远了。
“小西斯”应该是是属于吴语绍兴话和杭州话都用的一个词,这词虽然听起来是个骂人的话,但多数时候说别人“小西斯”似乎没有贬义的意思,我也从来没用这个词形容别人,也没被别人形容过,但听起来就让我很舒服,因为我是这儿的人,我不用方言谁用。
前言:18年高中毕业至今,大学进度条也过了一半。带军训的时候晚上累到只想躺在床上睡觉,但也有几天会做梦,做梦的时候问自己要不要记录下自己大学前两年的一些事情,写给自己看看,也和朋友们分享分享。有天没睡着,翻着自己两年来的各种照片,一时间百感交集,涌现了很多感触,心想还是得把它们记录下来。
标题很普通,没啥好多想的。也不必像钱报那样为了点击量苦思冥想标题。下面的文字都是我的个人想法,也仅代表自己的观点,参杂着大大小小的事情。肯定不全,也有所选择。有自己的秘密,也涉及到别人的隐私,这些都删去了。初稿有将近两万字,删去了一些,欢迎大家慢慢阅读。
下文涉及到了很多人物,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都没用全名。虽然不是写新闻稿,新闻稿以客观为重,但自己还是在反复审稿,也因为这样这篇内容一拖再拖,我规避了一些危险发言,只是想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不给别人添麻烦。
正文开始
一晃离开这里已经两年多了。
毕业的时候非常不舍,不舍三年里很多美好的回忆。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都没这么多感触。哦初中毕业还是有感触的,毕竟离开了吃了十几年的一中食堂。可能就是年纪越大,感情越丰富吧。离开的那天我在想要不要带点东西走,《亮剑》里楚云飞带了块大陆的泥土去了台湾,我要不要也带块杭高的泥土?当时我的手里的确有只塑料袋,但想着这个学校哪儿都是被保护的文物,可能泥土也是吧。更何况我动念头的还是鲁迅亲手栽种的一进两边樱花下面的土,要是侵犯了鲁迅老人家的余威,我可担当不起,学校也要找我麻烦。一进再往南边走几步,便能看到校友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我听徐志摩的,就轻轻的走吧。手上不捧东西了,但是思想上得端。回四进的路上看到路灯边挂着几行字,就跟现在大学路边挂着"求是 创新"一样,杭高路灯挂的是'善良 丰富 理性 高贵",那我就带着这八个字继续前行了。真当有一天完全实现了这八字精神内核,我应该就是优秀校友了。在杭高130周年的纪念册上说不定也有我撰写的文稿了,就像聆雨子一样。
八个字看似很轻,跟空气差不多,但若牢记在心,却是沉甸甸的。高一开学典礼,时任校长尚可先生便教诲我们要做一个善良丰富理性高贵的杭高人。高三那年,换了校长,没了三宽四自,改成了四高五强,善良丰富理性高贵似乎被提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我还是习惯拿这八个字要求自己,深入骨髓,人在精神在。
毕业后的第一年,母校百廿校庆。我在一号公告暨校庆文库序中看到:秉善良与丰富之怀,蓄理性与高贵之德,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看着校庆的主会场,那一排排名校的祝贺,心想:四年后,我考研考过去,等着我。
按照自己的脾气,高考考了这么几分,真的不太想说自己的母校,怕给母校丢脸。说自己是哪个学校出来的,纯粹是因为想念那里,爱那里。也希望鞭策自己,四年后好好考研吧,别丢脸了。
传播班里算上我怎么才四个男生。
说实话,第一次班会的现场我是有些崩溃的。我真的从小到大都没有待在过"文科班",如此高密度的看到过异性,还是初中的时候,老师把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分配到了相近的位置,那时候我边上都是班级第一,第二,第四。。。初中女生成绩普遍比男生好,我也有幸成为了鲜花丛中的一抹绿。
直到现在,我也难以理解为啥传媒专业男生这么少,不知道是整个行业如此,还是我们的学校比较特别,又不是女子学校。刚进来的时候还挺不习惯的,高中三年基本上所有时间都是和几个兄弟待一起。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一起图书馆。。。高中同学可能是人生这一辈子关系最好的同学了,和他们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充实。虽然大家现在各奔东西,他们都去了985,而我哈哈哈(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大家还是会经常约约饭,聊聊专业,只不过他们学的都太过理工科,我也听不太懂,只能假装听了个明白然后尴尬的笑一笑。赶紧下一个话题。
言归正传,整个分院男女比例如此倾斜,我一开始是有些恐慌的。一方面是我的确不太懂女生,男女之间本就有很多思维上的不同,以后惹出点事来怕是会引起公愤,虽然我不常惹事,只怕万一。另一方面是我感觉当时的自己有些大男子主义,上大学之前还有朋友提醒我,大男子主义收敛点,不然你会死得粉身碎骨。万幸,大家都很友好,我还在这里自由的呼吸着。
在阴盛阳衰的传媒,到处都能看到女生的身影,领导是女的,组织里的部长基本上都是女的,班委女生居多。这本没什么,女生人数多,其中不乏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做优秀的事情,无可厚非。
只是有一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始终有些意难平。大一组织里留任,我毫不犹豫填了部长,这一年里,我真的很爱这个部门,教培给我家一般的感觉。部长铤姐是我的老乡,人美心善,和她交流总是那么自然,方方一直给我学习上的帮助和鼓励,瑾一直活跃着气氛,没她总感觉少了好多,汤汤太暖男了,好贴心。
真的是我的福气,能遇到这么好的学长学姐,当初留任的动机也很单纯,就是想接过他们的火炬,把这个部门带好。最后我是留在教培了,只不过给了一个副职。教培留任的四个人都很棒,谁当部长都说得通,但我需要一个理由,为什么我不是部长。负责老师说了一堆,其中凸显了教培是一个很需要细心的部门,男生可能还不够细心的核心思想。
那个时候我真的几乎克制不了自己所谓的大男子主义了,只想回一句凭什么说男生不够细心,凭的是你的刻板印象吗老师?那一刻,我甚至还想当着他的面说这是你什么***刻板印象。与此同时,我还想为好兄弟屠早早(化名)打抱不平,我始终觉得他肯定能在原来的部门站稳脚跟,他的新闻素养这么好,最终却被调剂到了另外部门,属实离谱。但我所剩无几的理性竟然让我忍住了,真的不是怂了,只是我在短短几秒内竟考虑了以大局为重,我这该死的大局观。我咋就不敢跟“旅长”干一架呢?
有人问我,这件事情为什么一直放在心上,都过去一年了。是啊,的确已经过去好久了,早也释怀了,释怀不是原谅别人了,只是因为我退休了,无所谓了。我现在思考的重点早已不停留在谁当部长的层面了,只是在想传媒男生的定义是啥,是给别人"搬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还是成为那个别人替代不了的特别的那一个。以前耳闻过这样一个说法,一个部门没有男生不行,仅仅是因为没有男生可能性别比例太不平均了。对比一下,一个部门没有男生不行,因为他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没他不行,我想,这俩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大男子主义是一种认为男尊女卑、男性必定优于女性,因此男性更应统治女性的意识形态,仔细一想,我的意识和这个还有些区别,我只是希望男生应该再优秀一点,我应该再优秀一些,不必领导别人,只想让别人提到传媒有哪些优秀学子的时候,不全都是女生。这个时代,做那个别人替代不了的人,才算成功了。
直到大三,我才真的对这个学校有了归属感。
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这话听着其实特别没有感情,就好像自己大一大二是游离在校外的一样。但我的内心想法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没有从高中走出来,出去旅游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高中兄弟。一看到大学取得了啥出色的成绩,我也只会“哦”一声,没心没肺的,仿佛一切都与我无关。
产生了这样的心态主要还是两点吧,一是对高中的确印象太深,爱得深沉。二是不怎么喜欢大学里的氛围,感觉我特别格格不入。但现在想想主要还是我的问题,自己当初没有摆正心态,怪不得别人。
真正有了归属感是因为两位老师,大一的班主任石头和现在的导师陈老师。没有她们的帮助,我不会是现在的我。
作为一个生在教师家庭的孩子,我这辈子可接触过太多的老师了,小时候也会抱怨家里有俩老师天天管着我,好烦,别家的小朋友爸妈不管咋就这么开心呢,我妈咋就让我一年级就开始刷数学题了,后来发现还是得被管教,我数学成绩进了初中就貌似要比别人好一些,也因为我爸妈的指导,我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很广,会些乐器,热爱体育,别人一看就是音乐、体育老师生出来的儿子,品种正宗的,是亲生的。
我一直都很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也很尊敬。就觉得他们讲话都很有道理,能把我这样一个脾气比较硬的人说服都是本事。老师的教导我都听进去了。
我是石头新生班里的团支书,能给她当半年支书,值了。如果可以,我想给当她一辈子的支书。分专业的时候有想过因为她去选广电,但因为一个老师去选择一个专业,总觉得有些草率和天真。广电我也很喜欢,但主要是喜欢欣赏,欣赏作品,相比之下,新闻还是最爱。没能继续当她的支书,也有些遗憾吧,不过她常说我一直都是她的支书,听得我心里总是暖暖的。
很多人叫她女神,我更喜欢称她为朋友。她真的帮助了我很多,不论是学习,工作,甚至是情感问题,对,情感问题也有。当初,她甚至会帮我问别的女生遇到类似我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比较稳妥,毕竟我实在是不太懂。我对石头的感激真的很难概述完整,我是个别人对我好能记一辈子的人,当然也别惹我,我记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石头是涌泉之恩,怕是得“湖泊”相报了。以后不论我在哪里,她永远都是我的老师,忘不了的,我也想成为那个令她骄傲和自豪的学生。
很可惜,我曾经痴迷的一档栏目“唧唧三人行”因为一些原因缓更了。三个常驻嘉宾老师,有石头,中文蔡老师,以及我杭高大十五届的学长,聆雨子老师。为什么说可惜呢(这里请允许我全开麦吐槽),在一堆破事满天飞的大一,几乎什么活动都要大一新生强制参加,十个活动里有八个都是浪费时间,虽然能加素质分,我宁可不要。唯独这个栏目,没有素质分,却很有意义。这个栏目讨论历史,讨论社会热点,讨论一些很新鲜的话题,可能有些夸张,但的确很多时候听完思想都如沐春风。
虽然我不是这位杭高学长聆雨子老师的“粉”,但很尊敬他。大一的时候我搞过一个传媒十大新闻,竟有四条和他相关(下图第2,4,8,9条),有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整理新闻都惦记着他。
城院恩赐了我结识石头的机会,让我对这个大学的态度已经有了九十度的转弯,没想到拧开瓶盖,再来一瓶,大二,我又认识了陈老师。
2019年9月1日,文二401,上午刚军训完,下午就召开新生班助会议。我是三班班助,她是三班班主任,之前只是久仰大名,很多新闻学长学姐都夸赞她。直到见了面,她真的有种职业新闻人的干练,干练中又透露着温柔。见面第一眼,我就下定决心,她以后一定是我的导师。我的自信总是这么突如其来以及不切实际,还没有熟悉她,也不知道陈老师是否认可我,我似乎已经预料到了一切,真是对自己无语了。但是没点不切实际的自信,我就不是我了。
大二这一年,严格上说是大二上学期,《新闻学概论》以及《中外新闻史》一定是我学习的最认真的几门课之一,一来是这两门的确是新闻学的核心课程,二来不避讳地说,给老师一个好印象,总不会错的。也看到过成绩,这两门课自己应该就是新闻广电中学得最好的,说明咱本身也是努力的。最后选导师的方式说实话有点出乎意料,系主任还真是“有趣”,竟然不事先通知,就采取了先到先得的办法,我没有犹豫,拿到表格的第一秒,一二三志愿都是陈老师,秒杀,手速和态度都一步到位。
陈老师说她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这句话我应该听到过至少两遍。第一遍是三班的新生班会上,第二遍就是导师组的会议。每听一遍都仿佛一针强心剂。
上述两位老师的课一般我都坐在教室左边的第一排,虽然视野不是最好,却是离老师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两位老师真的如我生命中的贵人,也让我觉得在这个学校也是有老师关心爱护的,渐渐的,心里的那个结就打开了。整个传媒估计也没几个学生有我这般好运气吧,我还奢求啥呢,因为两位老师,我在这儿有了归属感。
大三,几乎做到了全身而退。
正如上述新闻第九条所写,聆雨子离职了。我记得那时候他发了条朋友圈,其中有一段话我现在基本上还可以复述出来:一条河流只有遵循自己的方向和节律才能成为风景,当它被引流、改道、筑堤,那它只是灌溉渠。
这段话一直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我是水瓶座,总是追求着自由,一个地方如果自己待着的确不舒服,我会先考虑这个领导会不会走,多半是走不了的,那我走吧。至于去哪儿,再说。在传媒的这两年,有些时候的确很压抑,自己大二同时兼着班长和教培的工作,加上满课,忙的时候微信消息就是99+,这个99+前提还是我屏蔽了所有的群,那段时间真的不想看微信,也曾消极避世过,创了个小号,逃避几乎所有人。
那时候时常在想,我怎么每天都在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我难道只是个传达上级指令的话筒吗,@班里所有人,@入党积极分子,上头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学生工作如果只是这样,真就铁打的岗位,流水的学生,谁都能做,没啥技术难度。那段时间我想了无数次退出,不是畏难,只是觉得没意思,感觉大部分时间浪费于此,有这时间我真的不如浙图待着。最终我这该死的大局观说服了自己:最艰难的时间都过去了,现在退出,不就把位子让给别人了嘛。
谁曾想到,最艰难的时间不止一个,我拿这句话安慰自己也不止一遍。
大学里真的有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平时身不由己,周末有时候甚至也是,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充斥着生活。我不想我的大学生活充斥着抱怨的负能量,自己也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尽量做到平衡,不被繁多的活动牵着鼻子走。如果说大二留任更多的是因为感情,那我现在到大三了,感情也淡了。
大三,我需要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其实你说有意义的事情是啥,也就是多看看书,准备考研。对社会有意义吗,可能也没有吧,社会上多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年轻人?主要是对自己有意义,过去两年自己一直处于知识匮乏的状态,买了不少书,很多都没看完,你让现在的我回忆传播学的5w,我都得稍微迟钝一下再回答出来,更别说让我复述祖师爷施拉姆有哪些著作了。我现在对传播学的最大印象竟然是石头在去年暑假弄的视频课程,我要对《战火的女孩》这张照片做个简要分析。就这个记得最牢,另外的都模糊了。我反思,深刻检讨。
在杭城有几个地方自己总爱去,体育场路,凤起路,黄龙,浙图,宝石山,单向。最近发现后两个地方已经变成了大学生打卡的网红圣地,不太清楚咋回事了。不过都是好地方,能让自己的心情平静,偶尔换换心情,缓解一下压力。
大三了,只留了一个班长。大一大二把该忙活的都和支书一起忙活完了,也只是想留着养老,别无他求。多出来的时间,都是我的,自由支配。也算是基本上做到了全身而退吧,从大三刚开始的这段时间来看,决定都还是正确的。
卸任1804支书,三班班助,教培副部,十二连副连,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终于成为了大三的老学长。
刚进来,只听说班主任石头是传媒女神,女神这个词之前我只用在我的“女神”高圆圆身上,那至于她有多女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破冰班会上石头给我们看了传媒的宣传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聆雨子老师被批巴掌的那一帧,那时候他作为隔壁三班的班主任,就在隔壁发言,他和石头被我室友王nm笑称为苦命鸳鸯,已成一段佳话。他们是我进大学的第一份完整美好的记忆。
竞选班委,看了一眼职务安排,除了支书,另外的都当过了。特别是班长,小时候体验的有点过多了,没想到大学了,应该还是要以班长来结尾。既然没当过支书,那就去竞选一下吧。记得一共有三个同学竞选,我和另外一个女生12票平票,还得再加一轮battle。其实本来应该也不用battle,我的一个室友临阵倒戈,投了别人,真是个人才,他现在还是广协的会长,有点搞笑,广协得亡了?为了不让我室友成为广协的千古罪人,大家快快报名吧。
12月份分班结果出晓,大家也都会各奔东西。建班百日的那天,石头一首鲁冰花不知多少人还记着,就让四班的记忆伴随着这首鲁冰花慢慢封存。
我对传播1903班的感情,可能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在这里我遇到了自己新闻专业的导师,遇到了一批很善良的学弟学妹,同时也遇到了最热情的自己。水瓶男会在一段时间变得非常热情,同时也会在一段时间变得不近人情。很赶巧,那段时间我是前者。
迎新是在9月初,八月底我陷入了低谷。现在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那个时候我甚至得拜托我妈、铤姐、石头来给我排疑解惑。其实也没完全解决好,就得硬着头皮去迎新了。
要是还想不通就先让自己忙起来吧,忙着忙着很多事情就解决了。
和爱姐、兰姐一起焦急等待三班崽子的日子现在还历历在目,迎新现场下着大雨,送着班里男生去明德,虽然湿了鞋,但都是自己班里的崽,小事情。新生还都很讲礼貌,一声一声的学长好,我才意识到,我竟然也大二了。
学长这个网线怎么搞,选课怎么选,快递怎么拿,哪个食堂好吃。。。mac是吧,我把我的转接口给你,我推荐几个英语老师给你,我陪你去拿,只要不是二食堂,另外食堂都还行。。。现在回忆起我那个时候的举动,似乎有些“献殷勤”过了头,但我就是这样的人,状态起来了,热情一把火。
当班助其实和给部门纳新不太躲得开,毕竟总是想把熟悉又优秀的新生拉近自己的部门。果不其然,教培的生力军主要就是1班和3班。有趣的是,和我关系比较好的那一整个寝室,都进了教培,或多或少总也和我有关系。我还跑去新闻部问小金挖人,在将来学生会主席的头上动土,我勇气可嘉。后期纳新纳得起劲还真不代表当班助的初衷就是为了纳新。
班助一没钱,二失去了军训之后的一周假期,真的全靠用爱发电。我当初报名只是单纯觉得班助挺有意思,当然,也受了自己1804三个班助和1803那位老哥的影响。
当我知道自己是1903班的班助时,可能是接gy的班吧,三班男班助都比较牛逼,我真是这么想的,那就更得好好干了。我无法成为gy,我比他高,比他壮,他比我帅,比我成就高。他一直是我新闻专业的标杆人物,是我哥。当初党家选部门差点就跟着他了,真的是差点差点中的差点,最后,硬币正反面,我去了教培,和老乡铤姐混了。
在这里,插播一个小故事:我刚来大学的第三个晚上,那个时候可能还允许各个社团扫楼,现在据说扫楼要被投诉。一男三女共四人都穿着院服敲了我寝室的门,其中三个学姐当初我都不认识,我就只眼熟这个学长,哦,他好像是三班的班助,名字是两个字的,具体叫啥,忘了。另外三个学姐都好好看(这个学长何德何能啊)那时候也不知道他们要做啥,因为前脚刚刚有人来推销过牙刷,来推销电话卡,那他们可能也是来推销的吧。这个学长问了句有人有意愿入党吗,好家伙,我入啊,一下子掏出一本高中业余党校结业证书,问这玩意儿有用吗。
好吧,没啥用。三位学姐中的一位问了句,你们都是哪里人。几天下来我发现这个大学杭州人蛮少的,更不要说萧山人了,那就先扩大区域。我杭州人。杭州哪里的?萧山的。巧了呀,老乡见老乡,这位学姐就是铤姐,我后来的部长,整个大学所有学生中她在我心中排名第一。
后来我进了党家回忆起这件事情,另外两位学姐也都认识了。那天四人,两位教培部两位新闻部,这样算来,我和党家的缘分从那一晚开始就结下了。
班助忙活的日子主要集中在了9月1号—7号这一周,那段时间真的很充实,充实到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别的事情,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悲伤。不去想,只管做,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三班的崽们后来肯定会认识更多的学长学姐,我只是他们最先认识的一批,到最后大家的感情也会慢慢的淡化,可能只能沦为路上遇见了打声招呼这样的状态了,但是能和我打招呼,这班助就值了,起码没忘了我。大家相识一场,都是缘分。
19级并不是我最后接触的一波新生,一年之后,我又认识了20级中的一半人,
军训头几天,十二连有些新生问我为啥要当副连,有些犹豫,说真话还不是时候,那就编个理由吧,用爱发电,当作减肥,同时也为了钱。军训有补贴,但对我来说,这钱没啥赚的必要。平均算下来一天不到一百,还要减掉伙食费,每天还要起早贪黑,真不图这钱。我写稿子都比这个强百倍。可能对我来说,感情比钱更重要吧,本来应该还在享受着杭州金秋九月舒适的气温,在浙图看看书,在家睡睡觉,吃着我妈烧的大豆腐(诸暨叫西施豆腐,我们萧山叫大豆腐),做着实习的扫尾工作。这么一想,用“为爱发电”来当副连的理由,也未尝不可,还挺形象的。
可惜,物是人非,我只身穿上军装,穿上的还是小一号的军装,随时担心扣子会崩开。带着消极避世的心情,我开始了大三之前的试炼——成为十二连的副连。没错,第二次消极避世了,不过这次只是不想加女生的微信,心态被搞得有些崩溃,能不加就不加了吧。
不过实习搭档小金硬生生拉回了我对女生的不合理印象,是我有刻板印象了,这个小金和上文中我在她头上动土抢人的小金是同一个人,她是我暑假钱报的实习搭档。
工作还得继续,我们连需要选个新生代表全连在军训动员大会上发言。看起来还是躲不掉得加新生微信了,老师给了我们几个推荐人选,因为都没见过真人,我跟智慧麻也就只能看名字选人了。天下太平,国家富庶,这名字好,一听就很气派,那就决定是这个四字妹妹了。
这就是20级的新生吗,很有礼貌,很优秀啊,四字是我对20级新生的初印象,也让我对自己的副连生涯开始重燃了兴趣,和这样一帮有趣又优秀的新生打交道,似乎也不错。
杭州的九月很少下这么多雨,军训常和高温相伴,用酷暑磨练人,虽然军训气温不高,但小雨这样一直软磨着,也很难受,衣服晒不干,鞋子一双又一双的湿,气压也低。我主要是跟着连长训练,智慧麻跟着小剑玩。连长之前来学校带过两次军训,现在已经是老油条了,能偷懒他绝不手软。
很想念军训那段时间和他一起看球的日子,那时候NBA季后赛还是东决西决,基本上每天都有比赛,一到九点,我给他一个眼神,他一招呼全连休息,我就掏出手机跟他开始看球。我喜欢和懂球的人一起看球,说白了,喜欢跟詹密一起看,他真的能说出很多詹姆斯的经典比赛和数据,也是个老球迷了。
军训半个月其实很短,我和这批20级新生的接触也就差不多到头了。隔了一届,基本上不太会有接触了。就像我和16级的学长学姐一样,半天见不到一面。
从海报,到合唱,再到最后的方阵,也慢慢熟悉了他们。有时候我在想,大家都是00后,为啥我感觉和他们有代沟,刚来学校不应该乖一点吗,手机就收进去呗,咋这么喜欢拿出来,说了十遍怎么会拿出来第十一次的。后来想想,我不也是这样,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
总结了一下,也冒昧的给他们贴个标签。用了放荡不羁中的“不羁”一词来形容他们,这届新生都蛮有个性的,不敢说他们的个性讨不讨老师喜欢,反正挺讨我喜欢的,从他们身上甚至看到了些自己的影子,聪明方面的影子。但我觉得我比他们要乖一些,应该是的。
学校的未来是他们的,但现在还是我们18级的。
军训的最后一个晚上,因为气氛烘托到位了,自己也说了些真话。本来和我没啥关系的20级,现在自己也基本上加了全连新生的微信。我和他们说,我大三了,要准备考研了,会努力打个样,让他们在大三的时候有人可以咨询,随便问的那种。我是认真的,说出去的话就会努力去实现,至于等我毕业的时候,他们还记不记得我,另说了。
还是很希望19级和20级的学弟学妹们等我毕业的时候找我来合影。到时候我会把照片洗出来,放在包里,一直背着。
我大三了。
大三其实也只是个正常的时间节点,谁都有这么一天,总不能一直都是大一的新生吧。就跟18岁的那天一样,我还是2000年除夕的,第二天我就19了。只是一个人生的小阶段,不过我想让它更有些仪式感。
不知不觉也已经写了一万个字,如果有朋友不厌其烦跨过前面数千字抵达这里,辛苦你们了,看我扯了这么多,没啥营养。
前两年发生了远远不止这些事情,有些事情现在我都没有弄明白。我觉得我已经是个比较纯粹和简单的人了,还是没把自己的每件事情都了解透,人生果然还是复杂的。两年来,有很多快乐的时光,也有不少让我懊恼想摔手机的瞬间。有部分是自己的原因,我负责让自己平静,如果是别人惹了我,我一直都记着。两年内,有段时间不是真的我,我也会为了别人的感受放低姿态,没啥用,别人不买账,我也没得到尊重,那就让他爬。
感恩大学两年里也结识了不少好朋友,你们拿我当朋友是我的幸运。祝你们两年后都能踏上各自美好的未来,我也是,我有自己的路要走。我的导师不止一次跟我说快减肥吧,然后你就。。。我貌似能体会出她后面半句的意思。听起来还蛮有动力的,我毕竟是也个人,也有想法。那我就去办张健身卡吧,这是重点,甚至比读书还重要。
我有自己的学业目标,虽然也是经过了一般波折才最终确定的,挑了半天学校选择迎难而上,心仪大学的报录比属实有点离谱。但没办法,不然就不是心仪大学了。我性格中的这个斗争因素,不知道是哪里发育的,要不遗传了我爸妈,要不就是看球看的。可能放在革命年代,我也是个革命家。倒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
最后,希望我挂念的人都能顺利平安,挂念我的人顺利平安超级加倍。汪国真有首诗叫《山高路远》,有一段挺适合当ending的:
不论激越,还是平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
我不是个喜欢平淡的人,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许几年之后我也会这么认为,但起码现在不是。我还是想任凭风浪起,自有一种把酒临风的旷达与潇洒,头可断血可流,态度不能改。
祝各位一切顺利!我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