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识众寡之用者胜。’翦谓伐荆当用六十万人。又曰:‘谨养勿劳,并气积力。’翦坚壁休士,投石超距而后用是也。”
1、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结果遭遇惨败的消息传回秦国后,举国震惊。
嬴政的心中充斥着愤怒和悔意,他想起出征前,王翦所说的“非六十万人的大军不可胜”,自己还嘲笑他“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最终,王翦告病辞官,李信领兵出征。
李信用他的失败,证明了王翦的正确,也让嬴政意识到伐楚的重责还是要落到王翦的肩上。
毕竟,白起之后,王翦便是秦国最杰出的将领。
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嬴政亲自前往频阳,对王翦登门道歉。
“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病不能将。”
“将军,好了,请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您如何肯为寡人效劳?”
“君上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的话,还请给我六十万大军才是。”
“寡人依将军所言便是。”
【秦始皇画像】
2、
答应了领军出征的王翦,出发前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他请求秦始皇赐给他大量的金钱和田地。
秦始皇不理解:你可是我大秦的大将军,你赶紧出发吧,难道你还担心日后穷困潦倒吗?
王翦真的是想要钱财吗?并不是呢,他只是想告诉秦始皇,自己把家族的命运和未来的富贵都交给了秦始皇,自己并没有其它的想法。
这一招很高明,毕竟只要答应出征便手握六十万大军,如果不能让君王安心,难免落得跟白起同样的下场。
所以,王翦不仅要钱,还相当高调:“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响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当秦始皇承诺要给他封赏之后,王翦便愉快的领军上路了,只是在路上,王翦还皮了一下,他竟然连续派出五名使者——提醒秦始皇“亲,不要忘了付款哦”。
【王翦画像】
3、
公元前224年,王翦的大军来到了平舆附近,楚军闻讯,便集结了全国的主力军打算在此一决生死。
令楚人大跌眼球的是王翦似乎没有要打仗的意思,楚军的斥候每天传回去的消息,无非就是:王翦今天又去和某某士兵见面聊天了、今天秦军又去游泳了、王翦又演讲了……
不仅楚军不理解,秦国人自己也很奇怪,但王翦也没有想说些什么,只是让他们继续休息。
本来以为是一场血战的秦军士卒,却在将军的引导下,过上了每天摸摸鱼、投投石头看哪个扔得远的游戏。
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王翦才好似想起自己的目的,他差人去询问:“军中戏乎?”(现在军中流行什么游戏)
士兵们传回的消息是:跳跳远,扔扔石头比谁远(方投石、超距)。
王翦特兴奋:“可用矣!这样的军队一定能大胜。”
士兵们发现自己很懵逼……
楚军同样懵逼……
项燕看到秦军似乎没有灭亡楚国的意思,以为又像以前那样打下一片土地就满足了,于是松懈下来的他们便各自回家,不再和秦军对峙。
见此,王翦笑了,装了这么久,敌人终于分散了,那我不客气了:冲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蛰伏了一年的秦军,蜂拥而上,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
《资治通鉴卷七》: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公元前223年,王翦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王翦的处事哲学很有意思,他懂人心、知进退,打仗一心求稳。
按照《孙子兵法》所说,这叫做“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知道先创造条件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趁敌人露出破绽,再一举击破。
其实这种处世哲学,不单单可以运用于军事方面,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可以这样“有备无患”。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史记》
【2】《资治通鉴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