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在生活中,最困扰我们的问题恐怕要数“明明很努力,却总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在哪里”。
不得不说,当下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
我们特别渴望成功,也为之付出很多努力,可是希望依旧渺茫,依然看不到前路在何方。
那么,为什么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呢?
01
在《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这本书中,心智探索者周岭提出了两个概念: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如果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惯,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那么,我们就明白开篇提出的问题所在了。
“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即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一直努力,却总也看不到希望。
因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只是停留在习惯或者输入,却忽略了技能或者输出。
没有了成效的验证,没有了他人的认可与肯定,我们很难做到无怨无悔地付出。
比如,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们每天坚持读书学习,哪怕白天上班很累,回到家里仍然督促自己翻开书本看一看。
这样的读书习惯固然是好事一件,然而坚持读书的习惯只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
毕竟,坚持读书和学习属于向内的成长,不直接对外输出,不被他人强烈的需要,因而得不到外界的认可,从而让自己感受不到努力带来的希望和满足感。
02
由此可见,要想我们的努力获得成功,我们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具有价值,也就是对他人有益。
在书中,周岭还说道:“成长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想想也对,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人家凭什么关注你、支持你、为你付出呢?
这句话听起来很现实、很不近人情,但是它却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大道理。
环顾我们的四周,你会发现酒桌饭局上,哪一杯酒不是先敬位高权重的人?哪一个跟你亲近的人,不是有着连接很深的某种成分在?
要想关系好,首先你得对他人有用,你得拥有自己的价值。
因此,当你陷入人生的困境、看不到希望而迷惘之时,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你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自嗨还是有利于他人?
如果你所做的事纯属自嗨的行为,那么,不妨调整一下策略或做法,让事情变得更有意义。
很多时候,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要太自信有人会对你无条件的好,作为回报,你要多做一些利于他人的事情。
03
我曾读到一段话,讲得特别好,它是这么说的:“对的东西,你就坚持,不需要想清楚。只要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有贡献和产出,你就坚持。人生所有的付出和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
这段话特别励志,给了很多奋斗中的失败者带来希望和勇气。
换言之,这就是一种利他的精神。
人生的路途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的,然而,有了利他的精神,我们便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他人所称的“大格局”。
“凡事要有利他之心”。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一味地索取而不予付出,别人只会跟你渐行渐远。
在现实生活中,稍微留意一下便会发现,但凡人缘好、混得开的人,大多都是拥有一颗利他之心的人。
对于开门做生意的商家而言,做事不斤斤计较,而是给顾客一些小优惠,看似微不足道的零钱或者赠品,但是却让顾客觉得这个店家厚道识人心,从而口口相传,到头来受益更多的反而是店家本身。
对于居家生活的平头百姓,凡事网开一面,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帮人之所急,也是美事一件。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过得不开心、不愉快,大多都是为名、为利所困扰。
这时候,如果我们拥有利他的胸襟,跳出自己的得与失,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多帮衬着点,或许最后的结局将大不相同。
俗话说得好:帮人就是帮己。最终你会发现很多之前你想要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来到你的身边。
04 写在文末
在《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一书中,作者周岭说:“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人生不只有蛮干,当一直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之时,一定要停下脚步,反思问题出在哪里,然后不断地修正,才不至于把路走偏。
当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具有价值、对他人有用的时候,我们便会得到正向的反馈,于是我们也拥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而不是一味地扎进失望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愿你我都能劳有所得,让努力的人生开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