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父母”与“幼儿”一同长大
我的同事大多生了二胎,说实话小时候我的父母也想给我生个弟弟妹妹,但是我拒绝了,我觉得会分了我的宠爱、我的零食……但现在不尽然我后悔了。其中有位同事提起她的大儿子赞不绝口,并详细述说了对孩子的照顾和关心。然而到了小儿子这衣服是哥哥的,启蒙书籍是哥哥撕剩的……常言道: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让我对于父母子女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
最近看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由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所写,仅在北美销量就超过700万本,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近20年的时间。这本书处处都透露着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的限制,帮助我们探索本质,学习爱学习独立;它教诲众人成为更称职,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这本书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人生阶段人的诉求——做一个好女孩/男孩+一个好妻子/丈夫+一个好的父母。如书本开头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在这漫长又时而会有苦难的路上,我们需要寻求真我,也需要家人爱人的陪伴,更需要有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的引导。全书一共有四个部分,由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组成。每一部分都很细致的讲述了作者的观点以及一些前沿的心理学知识。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首先,一个人能爱别人,自己必定要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中国式父母是指从小到大,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全面包办,让子女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不仅子女成了傀儡,父母也成了附庸,从孩子一两岁能听懂话开始,就应该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对待,而不是等他长大了再拿他当大人。记住,爱的对象,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完整思想和灵魂的人。
爱的重要特征之二: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动。你爱你的孩子,就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让他受最好的教育。或者,花更多的时间陪陪他,跟他一起长大。别没挣着钱又整天说自己忙,还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孩子最讨厌这种父母了。真正的爱出自自我的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观意想。
真正懂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对方心智的成熟。咱们谁也不是生来就是父母,在幼儿来临之际,或许有人担忧自己带不好孩子,或许有人着急的翻阅各种书籍……但她们都是期待的。萌微老师为了给未出生的孩子做榜样,每天写手帐,每天阅读,做着自己之前没有想过的事情。爱是自我的约束,促进爱者与被爱者的进步。
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愿往后的岁月我能与你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