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跑步时间越长,越觉得这大概是村上春树关于跑步,写的最真诚的一段话。
如果最近状态不好,那么,最好去跑一场,出完汗,整个人都活过来了。如果有时太得意了,最好也去跑一场,冷静一下,理清楚运气和能力的关系。
这大概是自己2017年全年跑步的状态,它已经嵌入生活,成了一种习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全年跑量统计
2017全年,跑了870.9公里,累计用时94个多小时。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持续了3年零2个月,累计跑了2078公里。从跑步里程上,超过2000公里,进入2阶跑者的行列,在跑圈,这不算什么特别厉害的成绩,但却也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渐渐进入一个稳定期:
2014年11月份开始,至今的累计跑量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是2078公里:
2017年全年跑步的94小时39分钟,换算成天的话,接近4天。也只有年底的时候回头看才发现,原来一周2到3次,每次一个小时内,一年下来,居然跑了这么长时间。
如果这些时间,我不是用来跑步,那么,大概率也是在刷手机,看信息,看视频等无所事事中消耗掉,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现在用来跑步,回头一看,至少知道我这些时间干了啥,真是年纪越大,越能体会到时间是个贼,却也更加坚信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和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那些在路上的跑步日子
过去一年,工作出差达到了一个顶峰,一年接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要么在出差,要么在出差的路上,经常赶最早的火车和航班,住最晚还留房间的酒店,这对坚持跑步,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于是,今年跑步的足迹,也主动地增加了很多出差所在地的分布,或河边,或山涧,或酒店前,却也意外体会到一种别样的乐趣和新鲜。
过去一年,除了上海,在其他十几个城市留下了跑步的足迹,有北京莲花湖、成都的沙河、衡阳的平湖、广州的太古仓、齐齐哈尔的太湖、贵阳的白鹭湖、绵阳的安昌河、兰州的黄河滩、武汉的汉江口、南昌的艾溪湖......是的,没错,记忆最深的基本都在江边,河边跑。
我一直很喜欢水,可能跟小时候门前有条河有关,所以,总喜欢在河边跑,觉得水有灵性,她能懂你的奔跑和沉默,一直默默地陪伴着,让跑步的人,并不感到孤独。
最有意思的,应该是南昌出艾溪湖的晨跑。当时6月的南昌有点闷热,但艾溪湖风光确实不错,有专门的跑道,也有骑行的同伴,一路上都是满堂的荷话,有些已经盛开,有些尚未开放。
艾溪湖据说完整一圈是13.14公里,象征着一生一世,是情侣和恋人的跑步的好去处。因为是自己是一个人,所以只跑了半圈,剩下的,留作念想。
印象最深的,是在兰州黄河边上的夜跑,当时夜景很美,灯光很炫,我跑过了散步人群,跑过了约会的情侣,跑过了河边热闹的啤酒节,看到了很有年代感的水车,很有感触。这些水车,不单是摆设,居然还在运转,顿觉炎黄子孙历史悠远,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起源。
自己还强行恬作了一首打油诗,留作纪念:
昨夜长江千帆过,今朝黄河滩头落。终日茫茫尘与土,不问功名对与错。
-叹黄河滩
风景最美的,是内蒙的草原晨跑,8月底的内蒙,早上已经有些微凉,前一晚还大醉未醒。早上勉强拖着宿醉,挣扎着跑了一会儿,但还是被当时的美景震撼:
看到他们,觉得当一匹马也挺好:
跑的最多的,还是武汉的汉江滩,过去一年至少跑步3-4次。成都也是我最常去的城市之一,但跑步路线比较曲折。这两个城市,是我认为中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我也是看着这两个城市的房价翻倍涨起来的。
现在出差,只要在我的跑步周期,都会尽量找地方去跑。对我来说,对一个城市最好的旅行,不是去这个城市的地标看一眼,也不是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而是在这个城市跑一圈,感受下这个城市的清晨和夜晚,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好的致敬。
完成首个全马
2017年,就个人而言,跑步上最重要记录,当属完成首个全程马拉松,用时4:43分钟,自己很满意。
跑步对于我,更多是锻炼身体和表达一种生活姿态的诉求。速度,从来都不是我第一追求,那我为何还要去参加很热的比赛呢?
参加马拉松,对我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自我的挑战,就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我一直认为马拉松,是对身体的一种伤害,所以,我不会成为一个马拉松狂人,但也可能会一年参加1-2次,为的只是让自己保持在好的状态。
跑步,本质上是一个人的运动,但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一种别样的乐趣。平时一个人跑习惯了,突然变成了一群人跑,也是挺有意思的,能深刻体会到天下跑友是一家,每个人的坚持和热情,体会到即使是一个人跑步,你也并不孤独。
当然,也确实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有一年跑20几次的马拉松狂人,全国各地,到处参加比赛;有只为了欢乐跑,跨省而来的大妈;也有60-70岁的老大爷,步伐十分矫健,让我这种老年轻,都汗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参赛的追求。
如果参加马拉松有什么心得的话,那就是前半程一定要慢跑,前半程要收着跑,后半场才不会垮掉。在前半程跑的飞快的,要么是跑半马的,或者10公里的,要么就是真没经验的小白。
等跑过了20公里,才能开始看出差别,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开始不断超越身边的人,到了35公里以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跑不动了,靠走来支撑,只要你还能坚持跑,不停下,哪怕速度很慢,都已经是胜利者。那个时候超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庆幸的是,我自己全程,从未停下。
很多事情,莫不是如此,在人生的马拉松上,有些人天资好,年轻气盛,开始跑的极快,早就一溜烟,消失在人海;有些人天资没那么好,只能一步步来,不要去羡慕,也不要去抱怨,更不要被带偏,保持住自己的节奏,稳步向前。越到后面你就会发现,越容易接近那些跑在前面的人,还有超越他们的可能,重要的是,不要停。
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到地上一样。
这是《无极》中关于速度的阐述,我认为非常深刻。也许慢,才是真正的快。
登高者,必先自卑,行远者,必先自迩。你现在在什么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正向着什么方向移动,并且一直移动下去。
2017年,跑过这些路,留下的足迹,都是自己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
2018年的继续在路上,奔跑在祖国各个角落,留下自己的足迹,用脚来丈量,这个世界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