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3年,黑暗犯罪大师再出新作了!他将和我们一起探寻:是什么造就了杀人犯?
这位大师叫做大卫·芬奇,是悬疑犯罪电影的翘楚,是罪案悬疑电影导演名人堂中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
他就是那部让很多情侣阅后即分的电影《消失的爱人》的导演。
当然,他也通过各种影史留名的经典电影证明过自己,这里就不多讲了。在电视剧领域,他与Netflix合作的《纸牌屋》可谓开了网剧的先河,为Netflix打下了半壁江山。
其中,定调的前两集就出自他手,从节奏到摄影到人物表演的掌控,为美剧打开了新的路数,也为Netflix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纸牌屋》之后发生的故事,我想你都知道了。
这一次,大卫芬奇带来了他最爱的犯罪题材美剧《心灵猎人》,他导演了剧集前两集和最后两集,而中间的部分分别由一位奥斯卡得主和一位奥斯卡提名导演:丹麦导演托比亚斯·林道赫姆(代表作《战争》,曾提名奥斯卡外语片)、英国导演阿斯弗·卡帕迪尔(纪录片代表作《艾米》获得奥斯卡纪录片)以及导演安德鲁·道格拉斯(代表作《你想我杀了他吗?》)。
导演阵容强大到炸裂!而故事呢,则是讲述犯罪心理测写师的故事。
关于这个职业,不敢乱谈,标准解释是这样的:
罪犯侧写是借由分析罪案本质以及犯案手法来找出犯案者的一种方法,根据罪犯于作案前、作案时以及作案后的行为抉择,判断罪犯的人格组成。将这些资讯与相关细节及实体证据的特征整合,再与已知的性格类型以及心理异常现象比较,便可建构出实用的犯案者侧绘。一般将罪犯心理侧写视为定位嫌犯的一种方式,用以辨识犯人精神、情绪以及性格上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从犯人的行为或遗落在犯案现场的物品来判断。如在泰德·邦迪(Ted Bundy)犯下的连续杀人案中,专攻罪犯心理的精神病理学家理察德‧B.‧贾维斯博士(Richard B. Jarvis)便预测了邦迪的可能年龄范围、性心理变态以及过人的才智。
而这部《心灵猎人》,用的节奏并不像是大卫芬奇之前的《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那样的快节奏,倒是像是他的《社交网络》那样,平静,话痨,娓娓道来。
它也不像是《犯罪心理》那样的用心理学来破解一个一个的罪案,而是再说讲一个菜鸟FBI探员和一个犯罪心理学教授如何不断失败,再努力探索出犯罪心理测写这一领域的新大陆的。
他们在一开始就针对传统侦破领域——‘罪犯就是怪物‘’他们天生就是邪恶的‘’都他妈不是好人‘的这些观点提出了质疑,真的是这样吗?是什么造就了这些杀人犯?怎样才能去阻止这些行为的发生?每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又潜伏着怎样的邪恶?
其实,对于这个疑问,这个剧的女主角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观点:
我们的社会在过去的某个阶段的犯罪一定没有现在那么多,那么冗杂和那么繁复,所以,侦破手段,心理推敲也需要不断的进步和更迭。而对于罪犯,我们必须有一种更加科学,缜密的推理流程,不要简单粗暴,要细致入微,即使会让人细思极恐,也要进一步推理。
这部剧在EP1精神内核上,表现了两个推动时代进步的人的态度,他们的理想主义和现实艰难处境。菜鸟男主说
说的句句铿锵,只是学者做派,理论太多,实践几乎没有。在那个时代,没几个人爱听,因为听了没有用,太绕,也太复杂,容易导致一头雾水。抓个犯人,何必想那么多呢?
是的,这个剧没有跟我们讲大道理。毕竟,成功是一次次的失败铺就的,当一个想法露头时,总会被现实当头一棒。
毕竟,理论真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为探索的初期,总是一堆问题,而太多的人在还没有安静的寻找方法时就选择了放弃,而他们,却还是在失望的路上继续寻找本质,越是被现实压倒,越是有责任想要探索方法。
两位主角遇到的是一起非常离奇变态的杀人事件,这个事件没有源头,没有嫌疑人,没有线索,只有两个惨死的善良的人。
这两位被害人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这位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每天都会去打扫教堂的台阶,他们面部和胸部有多处刀伤,孩子最后被割喉致死。
(由于现场照片过于真实,怕引起观众的不适,所以请在公众号回复心理EP1查看)
他们与办案的警官讨论了一番,最后的结果,只是一句“我不知道”。
在探索犯罪心理的路上,他们才刚刚上路,但他们的坚持的精神可以让他们走的更远,收获的更多,这,也许才是人成功的唯一的捷径吧。
《心理猎手》第一集关于罪案侦破的内容很少,但是节奏非常很好,一切都娓娓道来,而且在诸多细节上的留白都非常具有悬念,而其中提到的案例都是当时震惊美国的巨案,比如曼森家族邪教杀人案件。
究竟犯罪心理会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我们又能从二位主角的视角中看到多少案例细分呢,我们在下一集会为大家讲述的。
— END —
骑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