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存思所见所闻,认真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默而识之”,“识”读作“志”,代表心会神通。《易经》大畜卦讲:“多识于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其”都是讲自己,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你在外面要尽量学,但是最后一定要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自己才可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出来。不然学了一辈子,经典还是经典,你还是你,根本没用。
对于学到的东西要消化吸收,到最后是一种默的态度,不要聒噪,不要求表现。在沉静沉默的时候,才能让你的心智发挥到最高的学习效能。所以,我们看孔子为什么那么喜欢他的大弟子颜回,这个颜回上课像一个呆子一样,是不是这样?他不是说颜回上课“不违,如愚”吗?完全地“默而识之”,都消化吸收了,没有疑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学习能够不厌弃,教导别人能够不倦怠。说真的,对于一般的职场工作,一般人做久了都有倦怠感,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低谷、低潮,我想大家一定都深有体会。过了学习或者教学的愉悦期,或者对新东西的新鲜感丧失学习的高潮之后,还能不厌不倦,甚至干一辈子确实很不容易。所以看着好像普通,其实是重要的心法,终身学习,终身教学,教、学、研相结合。可见,要做到诲人不倦,就真的要有“包蒙”(《易经·蒙卦》)的耐心,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孔子可能是先天打造的,他认为这个对他来说没有困难。这种坚持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容易的,如果你光学也就算了,你还要教人,教人碰到的不顺利也有很多。
“何有于我哉?”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换句话说,对孔子所观察到的大部分人来讲,做到这三件事都非常困难。学到一定时间会厌,会半途而废,会觉得没意思了,会转行了,会再去从事一个新鲜的行当。就像花蝴蝶一样,这边太极拳学三个月,那边《易经》听两天,后天再去学中医,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一个孜孜不倦的读书人,一个勤勤恳恳的教育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早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不过,真正能做到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子贡曾经问孔子说:“老师您称得上是圣人了吗?”孔子回答说:“圣人可称不上。我不过是学不 厌而教不倦罢了。”子贡说:“学不厌是智,教不倦是仁。智仁兼备.老师您的确是圣人了啊!”可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确不是我们一般人容易做到的、智仁兼备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千百年难遇一个的啊!
今天学习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