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早晨起来,我们在宾馆一侧的丽萨餐厅吃早点,这里很有特色,屋内挂满了各地户外队的队旗,墙壁上贴满一层又一层留言便签,写的话语大多是旅行感悟和文艺的小思想,还有各种愿望各种祝福,有幸福、有伤悲。我一边吃着饭一边品读,甚至也想留言,只是未带纸笔。
九点左右,我们来到郎木寺宾馆的后院,先由专家为我们进行了半小时的骑术要领的讲解培训:如何上下马、如何握缰绳、如何使用马蹬、如何与马相处、不能从马屁股后面走等。
其实这些骑术要领还是很有用处的,我们几人就有因骑乘不当,而腰酸膝痛的,最为悲催的是彦石,一天下来居然将屁股给磨破了。
培训后,藏民向导根据我们性别体重性格等为我们分配好马匹,先牵着马走出郎木寺小镇,马队从街上列队走过时,还有游人给我们拍照。穿过小镇,在郊外的开阔处我们各自上马,两孩子虽然是独立骑乘,但马疆是由两位向导控制的,以保安全。
马背上的一天由此开始了。骑在马上,放眼望去,远山温柔的弧线层层叠叠,藏蓝色的天空辽远开阔,偶有几朵白云点缀,白云下面是草原,两侧山峦如彩色屏风相对而立,白龙江在马蹄边静静流淌。
这里只有我们一支马队,13匹马、10个人加3位藏民向导。我们策马而行,慢慢悠悠走在开满鲜花的草地,四周是青红黄绿斑斓、连绵起伏的山坡,湛蓝纯净的天空翱翔着老鹰、秃鹫和乌鸦,马蹄惊现出只只旱獭、兔子、还有各种不明小动物,在如画风景中我们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不由得想起《套马轩》的歌:给我一片蓝天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我一片绿草绵延向远方……。人的心情也随着目之所及的风景,一起变晴朗!变明媚!
我们在白龙江左岸沿着山坡而行,走过一个又一个坡脊,风景也随之变化,越走周边山野的色彩越丰富,越走天地越开阔,越走越寂静。
我们的藏族向导时不时还会唱起牧歌,歌声在悠悠天地间盘旋回响着,宛转悠长,恍若天籁。
现在正是草原最为美好的时候,蓝天下,一望无际的草原顺着微微起伏的山峦向前延伸着。草色青中带黄,中间夹杂着蓝色、粉色、白色的野花,时不时还会有小小的溪流顺山流淌,这时马儿会绕开石头和淤泥,找合适的地方跨越,偶尔也会奋蹄跳过。
这里无比壮丽,唯有“天宽地阔”四个字才能形容。与草原的无边无际不同,它给人一种巨大的空间感。两侧山峦环抱,谷地草原微微起伏,中间的白龙江涓涓流淌、头顶的蓝天无丝毫杂质,阳光将这天地每一个细节都点亮着,我们马队在其中显得是如此的渺小。这里的美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描绘,当时只觉得来甘南,单就此行就超值了。
在马背上是无法用相机的,只能在颠簸中用手机勉强记录些许,但已不能选景了,只好随意去拍,记录下的画面大多聚焦不好,此为一憾。
我骑的马是匹黑色大马,它有几个脾气很有意思,一是很懒,永远走在最后,任凭我催促踢马肚,就是不快,一路来回基本都是在收队向导的皮鞭下才跟上队伍的;二是好吃,走几步就想低头吃草,如遇前方有别的马吃草了,那它更是必须要吃,挨鞭子了也要吃几口,然后狂奔几下,再多吃几口,在下一条鞭子落下前再走;三是不友好,偶尔追上前方某匹马,那就得上前欺负,惹的其它马躁动不已,马背上的人就开始惊声尖叫了,途中果妈、炎夏、石蕊的马都被其欺负过不知几次了;四是喜欢不走寻常路,与果妈的马一样,总喜欢脱离队伍,特别喜欢走向山坡高处,每次纠正它都会很不高兴,要么鼻子喷气要么放马屁。在途中果妈的马不知为啥前膝跪地,然后倒下地打起滚来,果妈当时反映是那个敏捷,兔子一样,惊跳老远,完全不受高反影响了。
在去白龙江源途中,我们到达牧民的休养点,这里是一处两山之间的大斜坡,形成一个小小的草原,牧民在此搭建了简易的小院,用的水是从上方白龙江引下来的,清澈而又冷冽,在小院的一侧永不停息地流淌着。
向导卸下马背驮包中的食材,交由休养点的人做饭,我们继续前行。经过这片小草场时,发现草地有很多足球大小的斜洞,不时进出奔跑着大大的老鼠样动物,向导说那叫旱獭,记得溯源回来吃饭时,花哥为了拍照旱獭,撅腚趴在老鼠洞口等过半小时。
大概晃悠悠又走了三四十分钟,不知翻了几处山坡,终于到了白龙江源,源头是一座石山,一股股清澈的泉水从草甸、石缝中涌出,在山下汇聚成一个小小的自然积水潭,溢出的水缓缓向下流淌,它们将跋涉千余公里后并入长江。
也有些溪流半是洇没在草丛中,形成一片渐为开阔的湿地。周边的坡地开满了鲜花,大多是深蓝近紫的象喇叭花样的五星状的花儿,还有一些或粉或白或黄的小花,星星点点,撒满山坡与草原。
我们在此拍照留念、休息、补水、吃零食、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并且聆听白龙江源千万年的流水低吟如歌,马儿也放开缰绳任其自由休息吃草。回程时我们将任意一点垃圾都装袋带走,不愿这片纯净的土地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有所丝毫的玷污。
中午,回到休养点吃午饭,这里因为海拔原因,米饭夹生的利害,但藏民们却觉得很自然,习惯了吧,不过他们炖的土豆和青菜鸡蛋汤味道却是不错,我们就捧着碗席地而坐,不顾形象的吃了起来。
回程又是一番惊艳,风景因视角的不同而大不同,在这里你永远不会出现审美疲劳,虽然我们有所乏累,但兴致仍然高昂。因为有了来时的适应,此刻,尽可以放空身心,给视觉和心灵超脱般的享受。讲真,能够终日徜徉在这里的人们真是太幸福了!
下午四点多我们回到了郎木寺,都在直呼不过瘾,是的,真希望就这样在马背上,在这如画风景中一直呆下去。
依依不舍离开郎木寺后,接下来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唐克进发,这一路都是开行在若尔盖草原里,准确来说是开行在油画中,辽阔的草原黄绿交杂,分外妖娆。只是大家都有所疲倦,闭目养神居多,在我看来真是辜负了这大好天地美景。
每一刻草原都呈献出不同的特质颜貌,因光、因云、因山、因水,变化无常,Windows开机画面般的草原也是时隐时现。广阔的草原、蓝天白云、偶尔的零星湖泊流水如翠似玉、绿草繁花、帐篷炊烟、牛羊骏马以及盘旋的雄鹰,如诗如画,气象万千。
到唐克已近晚七点,当我们赶去九曲黄河第一湾时,太阳已落山,未能见到“落霞与孤鸿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长河落日是此行一憾事。于是决定次日来看日出,先回唐克镇住下。
在这里果妈的高反严重了起来,在宾馆走到二楼梯口就坐下不能动了,我与果果半架半抱着将她拖上床,让其休息,喂水喂药,并将八宝粥开盖放在电热杯煮热让果妈吃下,她才好转一些。果果当时也很听话,十分懂事配合我,我想小孩子其实也是有很强的自理能力的,只是日常我们过多娇惯或过多干预他们的行为了。
第四天早早我就醒了,在高原地区睡觉的确很不适应,一夜基本未能正式入眠,早早就起床了,但看看窗外,乌云密布,看来是看不到日出了。不过即然来了,九曲黄河又是如此有名,还是要看看的,当然这是对其余人而言,我因来过见过,对此并不觉得太值得。
在我看来,到甘南,如特地绕路来唐克没有必要,不如多留点时间给更好的美景,比如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扎尕那。
因为果妈高反还未太过好转,我又为她买两罐氧气瓶,路上果妈只吸了几次,感觉就好多了。花哥笑话我说,高反时不买,从现在开始不高反了,又假假积极起来。关于高反,的确因人而异,但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大多人一般两到三天就会适应的,其实果妈应该是调节好了,氧气瓶只是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吧。
到九曲黄河处,天空仍然乌云,气温大概只有几度吧,穿上加绒衣服,我们先沿木栈道下到黄河边,意外的是河边的一滩红草还有,在一片灰蒙中犹显夺目,使整个风景丰富起来。
这里海拔有3600多米,上下跑动间还是比较考验人的,但我还是登上索克藏寺边上的山坡,这里能俯瞰看到整个黄河,它在大草原上形成了一个个S形大弯道,宛如银色缎带舞动,在天与草原之间烟雾缈缈,极目远眺,极其壮观,使人有膜拜之感。本想拍到九曲黄河的全景,但受相机器材性能影响未能如愿。
看完九曲黄河后,在车上花哥与我们商量不去瓦切塔林,因为修路,怕时间耽搁过多,不如将时间留给扎尕那更多些,我们一致同意,也许这真是个正确的决定,至少我们早到扎尕那几个小时,得以见到其半掩真颜。
扎尕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被评为十大“非著名山峰”。“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山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它山势奇峻、景色优美,就像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扎尕那曾被美籍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誉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并说如果上帝见过扎尕那,那么上帝一定会让亚当和夏娃诞生在扎尕那而不是伊甸园,所以这里被喻为东方的伊甸园,最后的香巴拉。
洛克描述在书中是这样描述扎尕那的:“靠山边栖息着一座寺院叫拉桑寺,在它下面是迭部人的村庄,房子挨着房子,还有小麦和青稞的梯田,在所有这些的后面,就是巨大的石灰岩山,郁郁葱葱的云杉和冷杉布满峡谷和坡地。”
与草原上一路开阔的国道相比,到扎尕那的路要曲折的多,在一阵翻山越岭之后,车窗外的景象逐渐从从湿地、大草原慢慢过渡到高山、峡谷、森林。 当接近扎尕那时车辆基本就是开行在山间小路上了。
扎尕那旅游业不发达,道路没有硬化,更没有观光车一类代步工具,目前仍然处在开发阶段,寨子保持着原始、朴素的样子,外面的商业气息还没有完全渗透到这里。但我们进入扎尕那时,见路口正在修建景区大门,也许不久后这里也会开始商业运营了吧。
当我们刚一进入扎尕那,就被窗外那奇特的大自然杰作震惊了,婉转的小道尽头高耸着一圈大山,一丛丛灰白色耸立的山峰,环抱着一片梯田状的坡地,其间点缀着几处仙境般的村落,村落里的木板房泛着柔和的青光。山的高大和小小的村庄形成震撼的对比,扎尕那的美就在于这巨大的尺度比例中,不亲临是很难体会的。
扎尕那正北是巍峨雄壮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东边有耸峙绝立的岩壁,凌空入云;南边的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宛若石门。
细细看去,一座座奇峻雄壮、高大峥嵘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风涌云动间,变换莫测。偶有阳光透过云层产生丁达尔现象,一束束光线照在山下的藏族村落上,束束光柱连天接地,伴随着雾气炊烟缭绕,如梦如幻。
再往里走开始堵车了,于是我们都下车拍照,我想这堵车应该是人为的,面对如此美景,谁也不愿错过吧。
传说扎尕那是山神用拇指在大山中间按下的一块平地,人们就在其中休养生息,之前,这里的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从不走出大山的。这是一片还未开发的土地,与世隔绝,是名符其实的香巴拉净土。
在去住处路上,我们每人还是要购票的,因为这条路也正是通往最高观景台看“石匣子”全景的路,票上注明是:扎尕那业日村旅游景区中心垃圾清理费5元/人。其实这还是该交的,这么美的地方如果出现垃圾的确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事。
我们的住处是北坡山上达日村的一户藏民人家,主人名叫班玛次力,屋子是用砖木依坡搭建,周边有田地,上下有村庄,一条不宽的盘山路串联着一户户人家,路两侧到处是晒草架,有儿童嬉戏,有大狗摇尾,远处云雾动,近处炊烟起……使得这方静谧超脱的世界有了些许温柔的人间烟火味。
我们住的木屋上下三层,有房间十几。上中层是客房,从我住的上层房间窗口就可以看到大半个村落与山峰。中层有一个大平台,有凉棚与餐桌,在平台上可以全观整个扎尕那,只是当时云雾渐浓,未能一窥其全貌。底层在路面以下,除了主人居室还有厨房和储物间。
放下行李后自由活动,这户人家有几个小小娃娃,一点儿也不认生,其间洋洋抱着藏民的小孩与单单一起,就象一家人一样和谐。
果果与果妈帮着女主人拔了两棵大大的萝卜,正显摆着时,人家女主人说在这里萝卜是喂猪的。彦石与澄怀观道揣起单反找最佳位置去拍照,话说彦石拍人还是不错的,澄怀观道一路上单反、数码、手机三管齐下,几乎一刻不停,具体拍了多少我想她也数不清吧。
彦石找的地方不错,视野开阔,石蕊与炎夏也跑了过去,其时,炎夏用微信录下这壮观的云雾石城并留言:老公,好爱好爱你哟。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表白爱意,的确是件很浪漫的事。
我沿着盘山路向上走了半小时,来到山顶观景台,整个扎尕那尽收眼底。这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寨子,宁静秀美,烟雾缭绕,坐落于平均海拔3500米的山体下,仿佛和大山融为了一体。
山是西北难得一见的真正石山,以古冰川地貌为主,山峰奇俊雄壮。云雾在村落和山峰之间游动,因风聚集弥漫,又随风飘散,整个过程宛若仙境一般。
这里到处是古老质朴的木板房,民风民俗十分淳朴,你可以和藏族人民沟通后,近距离接触其生活原貌。当晚主人给我们每个客人敬青稞酒,并让我们品尝藏民家的藏粑,只是在喝酒的时候花哥说必须干掉,于是一大碗酒就让我一口喝掉,感觉度数不高,回味中有一种清香与甘甜存在。因为此事,花哥一直笑说话我贪酒没品,很是郁闷。
后来和班玛次力聊天时,问他喝酒吗,他说不喝,说他们人性格粗放,喝酒会控制不了脑子,会打老婆,所以他不喝酒,嗯,还是个贤夫!班玛次力有三个姐妹,都是大学生,其中的大姐现在正在日本留学,这让我很惊诧,能从这个大山中一家走出三个大学生的确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晚上我和兰花儿准备给果果找点可口的饭菜,于是就到厨房去,女主人将家里所有的食物及蔬菜都指给我们看,让我们自己点菜,一问价格真的不高,一份蛋炒饭十元吧。
兰花儿说在炒饭中加些蔬菜,女主人不会,让我们自己动手,并将所有的调料给我们做了介绍就离开了,于是兰花儿亲自下厨,各类蔬菜切点,加两个鸡蛋,一阵小炒,香喷喷的蛋炒饭就出锅了,果果吃的很香。我还买了他们一斤煮好的牦牛肉,也很便宜,六十元,另收五元的配菜钱,于是我切吧切吧牛肉和蔬菜,炒了满满一大盆,与花哥他们的菜拼一起,小酒喝起,在这世外桃园的寒夜里,忘乎所以。
只是睡前我再次来到二层平台,我想看是否有满天的繁星,是否有彩色的银河,可是最终还是失望了,满天都是乌云,不过山下的村落灯光点点闪烁,倒很象是倒印在一汪清潭中的星星。
第五天一早六点左右我就醒来,想着看日出,可是出门一看,天空阴云密布,有所失望。不一会就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立马心凉半截,今天的峡谷徒步看来也没戏了,正想着时,天又变了,由雨变雪,越下越大,如若鹅毛。半小时左右吧,天地就开始白茫茫一片了。
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吃完早饭就开始整点行装继续出发,当时心中还是很有遗憾的,扎尕那是我此行的重点,但只能呆上短短小半日,未能见其全貌,未真正感受这梦中的香巴拉之完美,未能去寻访这个伊甸园的神秘……。也许是让我留待下次的吧,好吧,我会回来的,但愿那时一切的原生态都还在。
花哥没有带我们走回头路,我们准备翻过扎尕那山,直接到合作去,车向上开行十来分钟,已开始远离人烟,但路边雪中的一群牦牛让我们停了下来,大人拍照,小孩玩雪。哦,对了,可爱的小单单也许是着了凉,不舒服,这一天都未能活泼起来。
车又开行了十来分钟,这时雪已渐停,在一处垭口处能观看到扎尕那的雪中全景,下车观看的确很震撼,天地之间烟雾缈缈,草木银装素裹,山峰黑白相间,山下的村寨隐隐约约,就像一幅巨大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卷展现在你眼前一样。
花哥说我们是人品大爆发,前几天预告有雨反而是大日晴天,在扎尕那未能看到日出日落,但上天却弥补了一场神奇的雪,幸运至极!
都说旅行就像恋爱,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风景才最美好!的确,我们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