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随着一场连绵大雨,正处在灌浆期的小麦像刚睡醒的小孩儿的发型,东一片,西一片,毫无规律的扑倒在地。其间夹杂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麦子,仍然顽强的挺直腰身。它们凭借自己钢铁般的意志,不屈服于狂风大雨的淫威,使自己始终挺立不倒,经受住了这次巨大的考验。刚刚获得胜利的它们,倔强的仰视着高挂天空的热辣辣的骄阳,表现出漫不经心的随意和藐视一切的信心。
处在灌浆期的麦子,最怕裹挟着大风而来的暴雨。而麦子的一生中,却总是要经受这样的“劫难”,这是注定无法逃避的现实。避无可避,只能勇敢面对。
五月份的麦子有这种信心。这种自信来源于很久很久的以前,自己祖先基因里的坚韧不拔和对生生不息的不懈追求。足够多的雨水,让麦子扎根的土壤变得松软,肆虐的大风,则让它立脚不稳,很容易随着风刮过去的方向倾倒。
如果你认为那是麦子对风雨的妥协,那就大错特错了。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它们早就参悟了风雨的秉性,衍生出了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智慧。暂时的隐忍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存。与狂风骤雨相搏,对它们纤长柔弱的体型而言,无异于以卵击石。那样的傻事,它们是万万不肯干的。纤细的腰杆虽然几乎平贴地面,但麦子的大部分根仍深深地扎入泥土。只要与泥土相连,它们就有希望,就有重新挺直腰杆的希望。从土地里源源不断输送的营养与水分,让与风雨抗争中精疲力竭的麦子一点点恢复着气力。一个星期以后,它们就不再匍匐,变为倾斜向上生长。十天半个月以后,艳阳炙烤下的它们像以前一样,笔直的挺立在麦田中,继续享受阳光下的蜕变,完全看不出经受过暴风雨的丝毫痕迹。
炙热的火球挂在空中,把自己的光和热洒向地面。一望无垠的麦田中,虽然袭来的阵阵热浪让麦子感到窒息,但是它们却甘之如饴。望着空中被烈日灼伤翅膀的鸟儿斜斜的,惊慌失措地飞向远处的树荫,它们反而期待更加热烈的阳光。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麦子的周身上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头顶的麦穗也日复一日地饱满起来。麦穗的翠绿色变为碧绿,淡绿,绿中带黄,浅黄,直至完全金黄。
曾经,麦穗灌浆期那曾经高昂的头颅,现在已经变得低垂。麦子们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与自豪,他们期待已久的正是这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感觉说明麦穗里的麦粒大而饱满,足以对农人们证明自己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而这些也正是麦子们引以为傲的资本。想着想着,它们不禁手舞足蹈起来。
干热的风继续持续吹来,麦穗儿在田地里翩翩起舞,发出接连不断的“沙沙沙”的摩擦声。这种声音既是拍手相庆,更是相互欣赏。
金黄的麦浪前,一位老人观望良久。随手抓住一穗,双手不断揉搓下,麦粒很快脱离了穗头,像一只只顽皮的小虾,欢快地蹦跳到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掌中。
老人把麦粒一股脑倒入嘴中,一边咀嚼着,一边对周围的人说:“香,真香!今年的麦子上粉可多了,做出来的面食一定筋道,有嚼劲,可以搭镰收割了。”
由此,轰轰烈烈的夏收在广袤的渭北平原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