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朋友圈、头条、知乎是我们一天频率最高的动作,我也是其中的重度患者,个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微博:凌乱的感觉
微博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短文、图片、视频、长微博、头条文章、音乐等各种形式不断增加的过程,加上格式的问题,我每次打开自己关注的微博后,都感到束手无策。
一方面过分凌乱的感觉让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这和国外的TWITTER的简洁差别很大,所以微博针对国外做了国际版克制自己。另一方面要寻找到优质的内容很艰难,不管是采用搜索还是寻找微博推荐。
微博作为公开的社交平台,潜藏着很大的信息价值,但是并没有给使用者良好的筛选工具。同时微博上聚集了太多抄袭、营销号等等问题,感觉不爱了,个人卸载了几次,有时为了找到某项信息又重新使用。
二、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确实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如上面的小标题,但是找起来类,搜索、关注、查看历史消息,这步骤我也是醉了。
以前网上的信息基本上是把线下的信息搬运过来,扫描图书、报纸文章转载等,实际上网络内容还是很贫乏的。不过出现了个人网站及论坛等形式后,信息的生产者猛增,现在已经超越了线下信息生产的数量。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就想微信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很多有价值得信息在网上能看到。
朋友圈以前把他当成营销平台了,现在我的朋友圈不堪入目,大多数时候我是默默点开公众号阅读后就走了。
三、今日头条
很早手机上就预装了,不过起初总感觉这是个娱乐大杂烩,刚好自己又不好这一口。
直到去年开通了头条号才深入实用,还是有点惊喜的。一方面感叹资讯加社交这种模式很重要,另一方面智能推荐有的时候确实超过自己的预期,同时自媒体的加入带来了不同视角、层次的内容。
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头条的快速扩张引来了内容的爆发,不过埋没了优秀的内容比纵容了低劣的内容更可怕,劣币驱逐良币这个现象看起来在互联网上经常上演,至少我在公众号上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某些大号,天天煽动肾上腺素,对人毫无益处!
四、知乎
刚开始接触之后以为是百度知道,后来发现感觉不一样。回答者的素质很高,内容不像知道那样复制或者随意,而是深度、丰富。
一段时间,我有任何问题都在知乎上搜索,买东西、做决定都会有点依赖。
五、总结
以上都是社交内容平台,占据了我们生活中很多的时间,至少我从中还是收获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从以前读书看报看电视、问人获取信息到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每个人交流信息,我们比以前知道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