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海亚特从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的角度,帮助读者提升思维认知的基础,进一步转变读者的认知观念,提升自信心,让读者一步步去计划去行动。
其实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想树立目标,说明对自己是有渴望有要求的,或多或少对目前的状态是不满意的,想在任何一领域取得进步,制定目标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相信每个人都树立过关于健康、财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目标,或许最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一是输给了自己的惰性,二是缺乏正确的方法和观念。在该书中,我学习到了“制定目标——执行目标——实现目标”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相信可能
尽管我们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事、所处的环境时刻都在变化,但不得不承认短期内我们还是自己,无论工作环境发生如何变化,我们的思维习惯决定了我们怎么待人接物。我经常会“假设”:如果早几年怎么怎么样就好了,如果10年前我有今天的认知就好了……但是在我的认知格局能力没有提升的前提下,10年前即使给我很多的机会,我好像也抓不住。因为给自己设限太多了,总觉得“我不行”。
这本书的作者说,我们不是应该减少目标的数量,而是需要一个完备的系统来实现目标。书里提到了两种思维:稀缺性思维和富足性思维。拥有稀缺性思维的人遇到困难就开始自我怀疑,最后放弃目标;拥有富足性思维的人遇到困难会坚持下去,并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目标。简而言之,有益的思维习惯往往产生积极的结果,比如对待事物的归因方式、个体满足感。不好的思维习惯往往产生相反的结果,比如不满足感、不幸福感等等。但是人的思维习惯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善的,我们可以通过升级自己的信念,在生活各个领域体验个人的进步,一旦我们开始关注信念的升级,我们的近况往往也随之改善。
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往往所有的事情都朝着我们希望的样子去发展。所以想做成某事,我们首先要完全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成功者总是给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找解决方案,只有失败者才一直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所以树立相信自己的信念,不给自己设限,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第二步——总结过去
(一)事后回顾
书中详细指明了事后回顾的四个步骤:
1.陈述理想结果;
2.承认实际后果;
3.从经验中学习;
4.调整行为;
比如以下七个问题有助于提高事后回顾的结果:
(1)你如何看待过去的一年?
(2)你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什么计划梦想以及明确的目标?
(3)你在过去一年中有什么遗憾?
(4)过去一年中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应该被认可或没有被认可的时候?
(5)过去一年中最让你自豪的成就是什么?
(6)有没有两三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7)你在过去一年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经验教训?
(二)我们要学会在遗憾中看到机会
往往我们的机会是从以往的遗憾中悟出来的,好多人都抱怨没有做事情的机会,我觉得这方面我自己做得挺好的,我现在的“特异功能”是无论我遇到的事情是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都有能力把它转换成前进的动力。
(三)感恩练习
感恩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行动。书中提到的感恩练习有三个方面:早晚自省、通过感激生活的恩赐练习感恩、记感恩日记。我个人认为“心怀感恩”最大的益处,是对自我的接纳,是我们面对生活所有的磨难都有了良好的心态后的“顺其自然”、“坦然接受”、与“认真享受”。
第三步——设计未来
1.设立目标
每年都应该设立7-10个目标,目标要满足七个原则:明确性、可衡量性、可行性、风险性、定时性、激励性、相关性,我们可以将目标分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天。
2.成就性目标与习惯性目标合理结合
成就性目标代表一次完成的成就;习惯性目标代表持续且规律的行动。两种类型的目标各负其责,但是我们需要根据个人需求来平衡这两种目标。
3.在不适区设立目标
最好的事往往发生在我们不得不成长的时候,这是真理。
首先要承认走出舒适区的价值;
其次是直面痛苦;
再次是克服恐惧;负面情绪不可避免,不要无视负面情绪,你只需要将实现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负面情绪进行对比,是成就多还是恐惧多?
最后是避免过度分析。你不可能在开头就看到结尾,也不需要知道目标实现的整个过程,你只需要清楚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就可以。
第四步——找到动力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刚开始出发的时候往往心潮澎湃满怀希望,但当我们遇到困难很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到达彼岸,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书中说,每一种行为后面都必有完成的动机。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每个目标背后的动机,并把它们写下来,使其发挥强大的动力作用。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写出目标背后的动机:你是因为什么想要完成当下的目标?是不是必须完成?为什么必须完成?为了完成你的目标,你首先要做什么?你有没有必要把它分解到你的每个月每周每天的目标里?当然我们写下的这些动机是完成目标路上的激情和信念,它可以调动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一路支撑着我们,直到我们实现目标为止。我们必须明白,一旦设立目标,就必须不辞辛劳地去完成的重要性。
书中详细讲了寻找动力的方法:
1.回忆动机。
我们可以从识别主要动机入手。你的初衷是什么?他对你来说为什么重要?列出动机,并给他们排个序,把最好的理由写在前面,最后用脑子去,想用心去体会。
2.驾驭动机。
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有四个方法能让我们坚持不懈:识别、憧憬未来;要知道新习惯不是几个礼拜就能养成的,没准儿需要五六个月甚至几年,所以别期望太高;游戏人生请习惯使用一些信息软件帮个忙;要衡量所得,而不是差距,珍视每一个小小的成就。
3.组建团体。
如果有朋友同行目标实现便会容易不少。主动交朋友对我们的成功有四个好处:学习、鼓励、责任和竞争。当然若是找不到合适的团体,千万不要犹豫,自己去主动建立吧。
第五步——付诸实践
规划是基础,行动才是关键。
首先将总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小目标。
设立目标要在舒适区之外,考虑执行目标要从舒适区开始,即先完成最简单的任务。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外界的帮助,快速取得初步成功后,便可为后续行动带来动力。
其次是排除干扰。
我们追求目标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干扰项,所以要预测干扰预备回应方案,关键就是在被干扰事项打乱计划之前先想好应对策略,如果应对策略效果不佳,就调整到满意为止。
再次是安排定期目标回顾。
我们可以每天每周每月都要回顾自己目标的执行情况。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事实上有80%的目标实现就已经很不错了。执行目标过程中,如果已经取得完全和阶段性的胜利,就应该庆祝自己的胜利。如果还没有取得任何形式的胜利就重新开始追求目标,如果不能重新开始就修改目标,如果不能修改,就删除目标,并用新目标代替你删除的目标。
总之,读完该书再合上,我学会的是:制定目标时相信自己,执行目标时科学复盘科学拆解科学动态调整,行动过程中明确前进的动力!
二、我的感悟
1.“有没有时间”取决于“想不想干”
现代生活各行各业的人好像都很忙,就我自己而言,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一有时间倒头就睡。我曾经详细的记录了我一天的时间安排,当看到自己的记录,我自己都觉得可怕:我经常回完一条重要信息,就顺便刷一下朋友圈,一刷可能半小时就过去了;我也经常为买一个生活物品刷刷淘宝或抖音,可是只要一打开就被一些美妆啊、衣服啥的吸引走了,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还有现在流行的什么看点、视频号啥的,也经常有意无意的占用着我的很多时间。于是我也曾一边刷着手机看着无用的信息,一边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自认为我还算一个比较自律的人,我的生活、我的时间都安排成这个样子,我想大多数普通人也不会比我好太多。忘记从哪天开始了,我告别了抖音、淘宝、视频号,不看任何无聊的垃圾信息直播啥的,非必需也不购物。把所有的有可能会被浪费的时间都腾出来看书。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生活都不一样了。说实话一开始挺难的,但是当我想刷朋友圈的时候我就去看书,但我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去看书,我觉得有可能被某个信息干扰的时候我就去看书,我也有意识的减少了在办公室拉呱的时间。我发现当我做到了这些,我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起初我还担心会不会有人觉得我不合群什么的,后来发现并没有因为我少说了一些无聊的话而影响到我的人际关系,所以我就明白了:真正的自信不是别人说什么都能接受,而是压根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因为坚信自己内心的选择是正确的,当然得是真正确。如果内心坚持的东西是错误的或者是扭曲的,自己却认为是正确的,那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和自不自信没有关系。我坚信,只要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我人品没问题,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和做法,一定会吸引到同频的朋友,如果因此被疏远,只能说明不是一类人,最好尽早离远点儿。
2.从遗憾中创造机会
有句话叫“年轻人犯的错,上帝都可以原谅”。但我不再年轻了,如果凡事考虑不周全、不走心,那就真的成了一个“不周全、不走心”的人。
我非常感谢自己曾经遇到的所有事情,尤其是结果不是那么完美的事情。正是那些遗憾,促使我更加努力的追求自己的目标。我非常感恩某些事情对我来说不是特别顺利,如果很顺,我或许不会保持像今天这般努力的心。这本书可以说让我重新看到了我的未来,我意识到我的春天来了,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余生,我想痛痛快快的活,就从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科学系统的执行开始吧。我不想拖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为过往的好多事情就是被我自己这么拖没的。
有一点很自信,自认为我是一个拥有富足性思维的人。如果我们曾经多次失败,那么可以通过改变心态和信念来改变方法,最终改变行动;此外,我们需要不断总结过去,也就是复盘,一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自己失败的原因所在,二是探求获得成功的正确方法。
3.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如果把年度目标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明确每天要干的事情然后坚持就是了。就像我学生时期坚持跑步的时候,我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围着操场跑十圈,我也从来不想我一定要坚持跑10圈或怎样,我只知道我跑第一步是为了第二步,跑第二步是为了第三步……再比如我近几年发表论文,我给自己的任务是每个月发表一篇,这就意味着每周,最多每两周我至少要写一篇,毕竟文章也不是那么好发的,也没有哪家出版社的编辑是我家表姐。那灵感和素材从哪儿而来?当然是平时的教学和反思中啊,所以功夫都在平时,无一例外。而且我写的时候从来不想那个遥远的目标,我上完一节课就只会把这一节课的亮点或是遗憾记录下来,每周我都会总结一下,即使当时用不上,总会在我某一个灵感之门开启的时候能用的上。还有个事实是,很多所谓的灵感,不是等来的,是动笔之后才有的。按照书中的说法,我误打误撞地建立了年度目标与每日任务之间的联系,我想,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跑步和写论文的经历给我的启示是:只有定了明确的、可视的、不那么困难的、在能力范围内或者稍微高于能力一点的目标,我才能够去坚持,而这种坚持的力量积累起来,效果就是巨大的。
当然,任何一件事情,无论一开始我的兴趣有多高,坚持的过程中,一定会感到乏味无趣,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接受他,主动出击、直面痛苦。因为我不怕困难了,困难就怕我。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成事儿的重要原因就是自我怀疑,把很多美好的时间都用在了怀疑自己的自我内耗中。很多恐惧,有可能只是我们想出来的,事实上压根就不存在。
愿能科学定目标、科学执行、科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