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唯爱春 春更爱春分
——宋代咏春分诗词赏析
王传学
春分时节,太阳回归赤道,昼夜平分,从海上吹来的季候风,带来温暖的雨水和湿气,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莺啼燕舞,好个热闹美丽的春天。
北宋诗人邵雍的《乐春吟》,描绘了春分时节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时唯爱春,春更爱春分。
有暖温存物,无寒著莫人。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轻醇。
安乐窝中客,如何不半醺。
诗题《乐春吟》,直接表明了此诗是写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春天真是美好的季节,不用受酷暑与严寒的折磨。好花,好树,好山,好水,都在等你去欣赏。诗一开始,诗人就直抒胸臆,说一年四季中,自己只喜爱春天,而且进一步说自己更爱春天的春分时节,
鲜明地表达了对春天、尤其是对春分时节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两联具体描绘春分时节的美好。此时气候温暖,滋润万物生存成长,也没有寒冷天气来招惹人间(“著莫”,引惹、牵缠)。美丽的花朵正在绽放,美味的酒正散发着淡淡的醇香。一派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景象。
诗的结尾,诗人描述了一个安乐的家中,客人们举杯祝酒,陶醉其中,享受着春天带来的快乐和安宁。
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尤其是春分时节的美好景象,和带来的愉悦情感。诗人描绘春天的温暖、花朵的绽放和美酒的醇香,展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享受。整首诗气氛轻松愉快,语言简练,节奏流畅,给人以舒适的感受。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称颂,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和快乐生活的向往。
春分时节,已是仲春,可连日刮着北风,春寒料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虽处江南,仍感寒意,于是写下《春寒连日不出》,记录下此时的心理感受:
海棠花入燕泥干,梅子枝头已带酸。
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
著书敢望垂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
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
这首诗以春分时节的寒冷为背景,通过描绘海棠花和梅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年少时梦想的追忆之情。
首联“海棠花入燕泥干,梅子枝头已带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寒冷和凄凉。海棠花是春天的代表花卉,而梅子已酸,则表明春已过半,梅花早已凋谢。这两个形象的描绘,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颔联,“老去嬾寻年少梦”,写诗人对年少时梦想的追忆,老来后却变得懒散,不再积极追求梦想。“春分不减社前寒”,写当前的天气同社日前一样寒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寒冷和困难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颈联,“著书敢望垂千载”,表达了诗人对著书立说的期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表明诗人虽然喜欢喝酒,但仍然需要保持低调和谦逊。
尾联“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写诗人的清闲自在。诗人闲暇时无人来访,独自倚在庭院的栏杆上,享受着斜照的阳光,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自在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分时节环境的描绘和对年少时梦想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南宋词人赵长卿的《点绛唇·春半》,描写春分时节的美丽景色及赏景人的美好心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轻暖轻寒,赏花天气春将半。柳摇金线,求友莺相唤。
玉腕蛾眉,意眼频频眄,歌喉软。玉卮受劝,一醉应相拚。
这是一首描写春分时节的景色和情感的词。春天已过了一半,到了春分时节,天气温暖而略带寒意,正是赏花的好时节。柳树摇曳着金色的丝线,黄鹂鸟发出了呼呼同伴的啼鸣。女子纤细的手腕和柔美的眉毛,眼神中频繁地流露出情意。歌喉柔和动听,让词人心情愉悦,期待与他人畅饮,并一同沉醉。
这首词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绪。通过温暖而微寒的天气描述,词人将读者带入春分时节的氛围中。柳树摇曳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柔和,而黄鹂鸟的鸣叫则增添了生动的气息。在描写女子时,词人运用了玉腕、蛾眉等形象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娇媚,以及她们眼神中的情感流露。女子的歌喉柔软动听,让词人心情欢愉,愿意与他人一起畅饮。
整首词以轻盈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欢乐的向往,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春分时节,正是春暖花开、踏青赏春的时节。北宋词人欧阳修的《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写一位女子春分时踏青的见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思之情: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春半”,即春分节气。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春日郊外的秀丽景色和女子的见闻;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女子的相思之苦。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春半踏青时”,春分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
“风和”句,写听觉感受。春天不仅景色繁丽,声音亦繁闹无比:莺啼燕呢、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这几句无一处写情,但又无一处不含情。
下片,写女子独在园中已许久,暮色来临,露上娇花,凝珠如泪,草锁轻烟,春气低迷。望邻家重帷深下,知天时已晚,不禁长叹。秋千荡罢,困懒无聊。痴坐无绪,返至屋中。点灯亦是独坐,且不堪忆共剪烛花之情,不如向梦中去,或可忘却,或可一见。
总之女主人公此时已是心力交瘁,不愿再思再想。然而无意抬头,却见“双燕”栖于画栋之上。在古人心中“燕”向来少有独飞之时,“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双燕”实喻夫妇和谐相伴,则此时见“双燕”,少妇只能痛断肝肠。
这首词深于言情,善于写景,情蕴景中,以景结情。读后颇有低回欲绝,余音袅袅之致,代表了欧词和婉、深隽的特色。
南宋词人朱淑真的《谒金门·春半》,词写春愁闺怨,抒发了对意中人的深深思念,和由此引发的烦恼痛苦之情: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姻不和睦,她终因抑郁早逝。这首词正是因自己的婚姻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而写。
起首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仲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时春已过半,到了春分时节。“此情”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词人婚事不遂意来看,应是思佳偶不得 ,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词人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词人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
紧接着二句“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是“此情”的具体表现,刻画出一个百无聊赖 、满腹忧愁的思妇形象。既然心中烦闷,须得排遣才是,因此,她倚遍“十二阑干”。这里,暗示出女子所思之人不在身边,她只得凭栏远眺,望而不见,徒增伤感。“愁来天不管”,本来,是她自己的愁思难遣,与旁人无关,她却迁怒给了老天,埋怨苍天为何不管自己的忧愁。这是一种无理之辞,无理而妙,从侧面反映出女子内心的怨恨之极。
过片一转,不再写愁,先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莺歌燕舞的大好春光图。“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春光无限,风和日暖,莺燕争春,欢呼雀跃。如此美景,本该令人喜悦,而词人却说“输与莺莺燕燕”,自己没有心思赏玩春光,只能把美景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表现出对莺燕的羡慕妒忌。“莺莺”、“燕燕”,均成双成对,比翼双飞,反衬出女子形影相吊的孤独情怀。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两句,以“落花”照应题目“春半”,以“断肠芳草远”,含蓄地点明了“此情”的内涵:因为心上人在芳草漫漫的远方,思念而不得相见,所以愁情无限,直至断肠。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熊伟薇教授评论此词:“词思念中伴有愁情,压抑中透出妥协,无助中带有期盼,忧伤中缠有嗔怨,可惟独就是少了甜蜜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