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用微信的时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上关注了罗辑思维这个公众号以后,自己感觉每天都有不断的进步,也有不断的学习动力,在罗辑思维里买了他们推荐的一些书,每天都听语音,了解了不少的关于中国古代,近代,外国的一些历史事件,知道了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道理,所以每天都不断阅读,学习新东西,复习旧知识,慢慢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对世界观更清楚的认识,也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要过的生活。去年2016年得到上新,不断推荐了不同的专栏,李笑来的一看到专栏马上就订阅了,一年的多学习确实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自己也感觉这一年下来有了好多的改变,比如分析问题面更广,考虑问题更全面,更愿望与人分享,也戒掉了自己以前爱看电视的习惯,知道什么最重要,什么是自己想要获取的,如何去实践。
随着得到专栏里的越来越多,自己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且每天一回到家吃完饭一切的事情都弄完后都到十点钟,有时小孩一闹就十点半,所以每天大概晚上给自己的时间最多就一个小时,为了每天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所以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定在十一点半,早上六点要起床。真不知道怎么合理去规划自己的时间,所以想过很多的办法。后来觉得既然时间就那么多,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效果,把自己一个小时充分利用起来,这样其实也可以做好多的事情,想学的东西太多,那也只能是放弃一些,等自己后面有时间来学。
今天刚好笑来老师在他的专栏中也提出来了他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想学的东西有很多,但是精力有限怎么办?
但凡有一点上进心的人,都会有类似的困惑,因为时间有限,但是想做的事情却不停地在增加。还记得我们说过的终极问题吗?这种时候,最适合用“什么更重要?”来帮助自己为事件排序。那我们依照什么样的标准来比较呢?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能够应用的更重要。
这里并不是说其他的不重要,理论上所有的知识最终都可以落地,但是由于我们能力的原因,它们的应用会有一个先后顺序。这个标准的好处在于,因为你把注意力先放到了可以应用的知识上,所以你有更多的动力把它学好(毕竟能够解决你的现实问题)。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多,你会对它更加熟悉,在它身上相对就会消耗更少的时间,这样你就有额外的时间做列表后面的事情了。
所以先不要想着和别人分享,先去考虑哪些知识可以运用到你的管理当中,把一部分知识先用起来再说。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没有应用机会的朋友,我也可以给你一个建议:
把我们的专栏当做练习场。
我们将在后续的专栏里不断放出问题,这些都是读者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大家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它们进行分析,并和我一样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想想如果自己是当事人会怎么做,以及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比如看过宁向东老师的管理课程,面对战友提出的职场问题,你会怎么处理?看过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程后,面对战友提出的消费问题,你会如何抉择?这些都是让大家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巩固的一次机会,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也更知道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