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张小桃老师的共读群。开始了对《刻意练习》这本书的阅读打卡和讨论。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我对刻意练习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我对《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书评(也是我第一次写书评)
书中的主要意思是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将知识组块形成长时记忆,最终建立起有效的心理表征,达到在某个领域领先的水平。
第一:刻意练习。要求我们离开舒适区,从难度适中的训练开始不断练习,达到舒适区后再跳出来一些,继续刻意练习。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很难做到。那么如何能够让自己保持刻意练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难度适中。也就是每次刻意练习的标准不要太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保持一定难度但又不会太难,这样才不容易产生挫败感,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比如一个小女孩刚开始学习舞蹈时你就教她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这样她很快就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学不好,没有天分,很快就会放弃,如果从简单的拍手,打节奏开始学,慢慢增加难度,孩子就会很喜欢并且更容易坚持下去。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得到App上的专栏和每天听本书栏目。得到上的知识应该是全国最领先和优质的产品知识了,但是他们却通过邀请优秀的知识分子和说书家将我们普通人看来很难啃的知识和书籍用最生动和通俗的语言简短的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时间分配和对知识理解的理解上都有了较好的掌控能力,这样学习高深的知识对我们来说就不再那么恐惧了。
2、在情境中学习。我认为就是充分开发你的左脑和右脑,将你所学习的知识通过联想,连接变成你熟悉的部分。这样做不但能够加强记忆,还能让你对这个知识产生好感,因而更加能够坚持刻意练习和接受新的更难一些的挑战。比如dr.魏的专栏里说到我们教孩子英文,与其把孩子扔进英语辅导班,不如将英语对话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玩游戏、打节奏、唱歌谣的形式让孩子更好更快的学习英文。
3、找到学习共同体。找到共同学习的伙伴能够促进你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享自己的练习,学习讨论,点评别人的作业来让自己进步。
不过我认为共同学习也要看人和时段。看时段:当你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和学习伙伴一起可以增进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和兴趣,也可以获得很多这个领域方面的学习资源,但是当你刻意练习到了一定的水平,也许你需要一个人安静思考你的思考模式和优秀的人的差异,思考你该如何改进。
看人:有些人需要和伙伴一起学习,他们喜欢有一个学习讨论氛围,认为这样学习才会有进步;而有些人更喜欢独立思考,他们通过书本、老师的系统教授后便开始独立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更倾向于找知乎、豆瓣这样的专业工具寻找答案。
所以是否寻找学习伙伴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学习的深度来调节。
第二、将知识转化为长时记忆:当我们通过刻意练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要做的事就是建立知识框架,复盘形成长时记忆。如何形成长时记忆呢?我认为也有以下三点。
1、梳理隐性知识。在现在网络发达的环境里想学习一个技能,可以搜寻到很多的相关知识。我们需要从这么多的资源中搜寻到优质的,有用的知识,将它们进行整理,初步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
2、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引用得到《超级个体》专栏里古典老师的话,将隐性知识通过结构化、概念化形成自己的知识晶体。结构化就是将你知识通过关联、对比、顺序、金字塔结构等方式形成一个自己的框架。在形成框架的过程中需要也同时将隐性知识以你的方式概念化。
3、及时和多次复盘。当你学习了一门知识后,要将其变成你的稳固的知识晶体,还需要不断的复盘。复盘的方式可以是完整记录下你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视觉笔记的方式记录你掌握的知识。复盘的次数建议是一天内、一周后、一月后、6月后、1年后分别进行一次复盘(时间可以自己掌握,由长到短)当然,复盘的次数和方式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通过不断的复盘可以将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牢牢稳住,形成长时记忆。
第三:建立心理表征。通过刻意练习、反馈、修正、复盘形成长时记忆,最终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什么是有效的心理表征?我认为就是建立起来的心理表征能够帮助你很好的掌握一项技能,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所以在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前,需要你对要学习的技能进行长期的专注、投入,研究大师的心理表征,思考自己与大师的差距,不断的迭代升级,不舒适的刻意练习,最终才能达成目不标。
总的来说,刻意练习技能的过程是不太舒适的烧脑过程,但是当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并且及时复盘将知识内化于心,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后,巨大的满足会将你推向更深层次的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