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应该具备这样的特质,即阅读后可以启发你更深入地思考,也许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然讨论对错本身就是二元思维,就是局限性的。它会带给你多面向的可能,帮助你进入思考,但不给你答案,答案永远都只会存在在你——阅读者的心里。读一本好书可以是愉悦的,你因作者的通达觉悟而对人类重拾信心;也可以是绝望的,因其不留情面的揭露丑陋的人类现实而伤感不已。
快餐式消费、娱乐化、碎片化的信息洪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科技有太多的办法帮你解决无聊的困扰。于是,我们的心每天在各种感官享受中不停轮回,愉悦着,但也疲惫着。各种短视频,各种段子,各种为感官刺激而拼凑的网络小说、鸡汤文,各种互相讨伐攻击的网络暴力,各种各样透露着人间悲喜剧的新闻热点,各种喜怒哀惧的情绪转换,占据了你的心,也占据了你的生活。我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读本好书了。
有人说,鲁迅先生1918年写的文章,好像是在描述2018年的事情。的确,科技在发展,人类物质生活在进步,但人性却并未因此而变好,甚至没有任何可能变好的趋势。我们在重复着祖先们的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好书也可以说是帮助你看清真相、通达真理的书,帮助你对人性本质有更深层了解的书,帮助你懂得如何自处于这个世界上的书。它看似不那么经世致用,但却是从根本上的经世致用。人生最重要的终极议题:自由、死亡、存在的意义。应该如何去探求?你将会在一本好书里发现端倪,一本好书将是你探求这些终极意义的起点。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智者,他们所留下的思想以书籍为承载,流传后世。好书就是这些智慧的载体。老子、佛陀、柏拉图、尼采、莎士比亚、鲁迅、卡夫卡、曹雪芹……先贤们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对我们有宝贵价值。读好书,就是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先贤们沟通交流,使自己受益。
我们在宗教哲学的思辨中长养智慧,在小说诗歌的语言里了解人性,在历史考古的时间走廊里把握未来,一本好书,一杯淡茶,访古论今,一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