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每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多层次的世界。
譬如,物质世界分为电子、中子、质子、原子、分子各个层次;社会分个体、群体、单位、社区、街道、县区等层次;学校分小学、中学、大学;行政机关也分为乡镇、县区、地州、省区、国家等层级。一个大系统通常包含若干子系统,子系统又包含若干更小的系统,比如人体细胞是某个器官的子系统,而该器官则是身体的子系统,人又是一个家庭、一支球队或一个组织的子系统,这些较大的系统又共同组成了诸如社区、城市、国家这样的大系统,以此类推,层层递进。
所谓层次性,就是系统和子系统的这种包含和生成关系。
正是基于对层次性的认知,中国古人在思考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将事物分出个层次来,比如将天分九重,地分十八层,人分三六九等,官分八品,爵分五等,这都是系统思维的表征。
文稿是一个文字生态系统,由字、词、句、段等子系统有机构成,因而,也是具有层次性的。从主标题开始,到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系统。
按我的理解,文稿的层次性有自己的特性,可从两个向度来进一步理解:横向上,表现为事物以不同角度展现出的状态。纵向上,表现为事物以不同深度展现出的状态。
首先,横向的层次,你可以想象一下动车的样子。你看,从车头开始,向后是第一节车厢,然后是第二节,第三节,直到最后。相应地,文稿的开头就好比车头,然后各个一级标题好比一节一节的车厢,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就像火车车厢一样,标上序号,按逻辑顺序排列起来。
其次,纵向的层次,你可以想象一座塔的样子。你看,从地基开始,往上是第一层,然后第二层、第三层,直到顶层。相应地,文稿的开头好比地基,写开头语好比工程破土动工,主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层层递进,最后累成一个观点之塔。这就是为什么麦肯锡的写作理论叫“金字塔原理”的原因。
文稿的层次性特征告诉我们:笔杆子想修炼系统思维,必须进行层次性思考,将观点写清楚,写出层次来。否则,写出来的观点尽管很全面,但前后上下没有一个梯度,参差不齐,不清不楚,也算不上系统。
这就好比工厂在组装时,完全不按车厢顺序来组装,本来是第五节车厢,却装到第一节的位置,就像建塔时,把上层砌得同下层一样大小,没有个变化。
美国学者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之美》一书里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钟表匠,一个叫霍拉(Hora),一个叫坦帕斯(Tempus),他们都能制造精致的钟表,也各自有很多顾客。他们店里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电话响个不停,新订单源源不断。然而,多年以后,霍拉变得很富有,而坦帕斯却越来越穷。这主要是因为,霍拉发现了层次性原则。
霍拉和坦帕斯制造的手表都由近百个零件组成,坦帕斯依次组装这些零件,但是,在组装过程中,如果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活计去干其他事,比如去接个电话,半成品就会散成一堆零件。等他回来后,就只好从头开始组装。因此,顾客的电话越多,他就越难找出一整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以完成一只手表的组装工作。
相反,霍拉制造的手表不像坦帕斯的那么复杂,他先把大约十个零件组装成一个稳定的部件,然后把十个部件组成一个更大的集合。最后只要把这些组件装在一起,一只手表就做好了。即使霍拉也和坦帕斯一样,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活去接听顾客的电话,这也只会影响到他手头很小一部分工作。这样,他可以比坦帕斯更快、更有效率地制造手表。
这就是懂得层次性的妙处。
作为笔杆子,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体现出层次性,所列出的观点应该层次分明,不管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大到小,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一座观点金字塔。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2018年初,厅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起草一个题为《关于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落实“五抓”要求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意见》的文件。
这个文件很不好写,因为文件包括两个主题,一个是“两型三化”,省里一位大领导提出的发展思路,另一个是“五抓”,也是另一个大领导来厅里调研时对工信工作提出的要求。两个概念自成一体,从不同侧面提出的要求,厅领导希望这个文件把两个领导的要求都贯彻好。
说实话,在一个文件里把两种要求贯彻好,并形成为一个体系,实现逻辑自洽,这是个很烧脑的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拿到任务时,正好是春节前一天,领导很着急,说是收假后就要见到初稿。我的天,这不就意味着我的春节泡汤了吗?然而,这都不说了,真正在乎的是,怎样把两个主题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因为开始两天我一直打不开思路,一度陷入焦虑。
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索性跑到咖啡吧里枯坐两天,边休息,边“不经意地”思考着。我发现,人一旦放松,反而容易激发灵感。
终于,经过两天的“休闲”,我完成了构思,拟出了一个相对合适的提纲,分成四个部分:
一、重要意义。
二、总体思路。
三、工作方略。
四、工作要求。
我将“两型三化”的五条要求放到总体思路里写,分五点来写,以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将“五抓”(抓战略、抓产业链、抓大项目、抓环境、抓考核)的五点放到工作方略里写,解决具体方法问题。这样一来,“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关系就处理好了。
总体思路下面提了三个目标:
——促进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意识,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明确发展战略,夯实大项目支撑,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考核方式,构建我省高质量的现代化工业经济新体系。
——建设高效率部门。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审批流程,积极采用新理念、新方法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构建我省高效率的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体系。
——锻造高素质队伍。强化学习培训,落实“五个过硬”要求,不断增强“八种本领”,提升干部能力素养,按照“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的要求,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善谋发展、能打胜仗的“云岭工业铁军”。
请注意,这三个目标从“产业”“部门”“队伍”三个维度展开,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高质量发展”是核心目标,它依靠“高效率部门”,而高效率部门又离不开“高素质队伍”,所以这三个目标层层递进,自成体系。
当然,文件的其他几个部分也体现了系统性,如“抓战略”部分写了三条:
一是强化战略思维。
二是加强战略研究。
三是狠抓战略落实。
这三条分别从战略思维到战略研究,再到战略落实,体现的是人从认识战略的重要性——开始行动起来——让行动见到成效,可以说是层次递进,符合认知规律的。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里所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与“行”之间具有层次性,所以我的观点必须层层展开。
“抓产业链”部分也提出三条:
一是围绕传统产业扩链。
二是紧盯新兴产业补链。
三是打造产业集群强链。
不难理解,扩链、补链、强链是产业发展的三种方法、三种策略,有一定层次关系,我理解,扩链是做已有产业的存量文章,补链是从无到有的增量文章,强链是终极目标。这种写法,符合芭芭拉·明托提出的十六字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令人感动的是,这个文件报签时,受到了厅主要领导高度评价,一稿就过了,让我大喜过望。领导语重心长地批示道:“这个文件起草认真负责,下了功夫。请各处室认真学习借鉴,以认真负责,钻研严谨的精神,研究推动做实工作,不断提升省工信委的工作能力质量水平。抄各委领导阅。”
这个批语,我至今还留着。事后复盘,我感觉,这份文件之所以成功,最核心的是通篇注重系统思考,层层分解,体现了系统性。
例2:这篇文章是十多年前我还在基层工作时读过的,某领导发表在媒体上的一篇理论文章,题为《推进制度创新提升执政能力打造引领现代新××建设的干部队伍》,从五个方面谈干部的选拔任用。
文章结构如下: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于用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重点和关键就在于推进机制创新,选拔任用和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时代需要、能够引领和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干部队伍。这对于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时期的××,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认真落实“四权”,改革选贤任能方式方法。一是全面推行任前公示,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二是大力实施公推公选,扩大群众的参与权。三是积极探索公推直选,扩大群众的选择权。四是广泛开展勤廉公示,扩大群众的监督权。
二、致力采取“四逼”,增强干部综合素质。一是通过组织学习,把干部逼向书本。二是通过联系下派,把干部逼向基层。三是通过机构改革,把干部逼向社会。四是通过招商引资,把干部逼向市场。
三、综合运用“四力”,提高干部领导水平。一是培育市场引导力,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巨大作用。二是运用党政推动力,努力实现政府有形之手的有效对握。三是组织社会参与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四是发挥法制约束力,切实把经济社会纳入依法治理轨道。
四、着力破解“四难”,创新升降流转机制。一是不拘一格拓宽“上”的渠道。二是多管齐下搭建“下”的台阶。三是广纳群贤扩大“进口”。四是想方设法疏通“出口”。
五、协调联动“四级”,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一是理顺管理关系,激发基层的内在动力。二是建设配套制度,做到管理规范有序。三是围绕重点环节,做到监督全面有力。
一看结构,本文给人的感觉就“很系统”。五个一级标题论述了干部的选拔方式、任用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及管理体制问题,回答了干部工作的五个维度、五个层次的问题,符合干部工作基本规律。五个标题归纳概括为5个“四”,即“四权”“四逼”“四力”“四难”“四级”。
然后,文章层层深入,对每个“四”进行解析,如“四权”下面分解出了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四点。全篇文章的一二级标题共同磊成了一个观点的金字塔,塔尖是主标题,中间是5个部分,塔基是19个子观点。
例3:2022年6月15日,山东淄博市领导在2022中国(山东)预制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其中有一部分这样写道:
历史给人滋养,现实催人奋进,淄博发展预制食品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得“天时”,后疫情时代,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转变,“单身经济”“懒人经济”“宅经济”逐渐催生,预制食品产业开始迈入快车道,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按照2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未来5年左右,预制食品产业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长期来看有望突破3万亿。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份,食品产业产值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支持预制食品产业发展,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三批)》当中提出要在资源要素保障、电商营销、活动促进等方面予以支持,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预制菜产业基地,这为我们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抢滩预制食品,淄博“齐”时已至!
我们占“地利”,淄博是全维度要素汇聚之地,央居齐鲁、通衢八方、连接四海,首批开通欧亚班列,封关运营淄博综合保税区,加快打造淄博内陆港和鲁中国际陆港,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形成了面向全国、联通全球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淄博位于北纬37度世界优质农产品黄金线上,根植绿色基因,蕴含山水之灵,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49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40个,拥有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博山猕猴桃、临淄西红柿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是山东农副产品的“金牌供货商”。发展预制食品,淄博“齐”品已备!
我们拥“人和”,淄博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在淄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工业体系之完整、门类之完备、配套之完善,市民标准意识、消费意识、质量意识之强,在全国都属少有,这是发展预制食品产业不可多得的产业基础和人文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的绿色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全国首个“盒马市”,成为阿里集团全国5大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引进全国最大的冻肉进口商新协航,开工建设世界最大的单体植物肉生产基地,培育引进一大批技术和模式领先的冷链物流企业,全市冷库容积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冷库可覆盖和辐射全国300余个大中城市。制胜预制食品,淄博“齐”势已成!我们有基础、有潜力,有优势、有信心,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本段致辞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层次论述“淄博发展预制食品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个观点。三个层次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三才”观。稍有传统文化基础的朋友都知道,三才是有内在层次的,天最大,地次之,然后才是人,南宋王应麟编的《三字经》就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的句子,在这里,无论“三才”,还是“三光”“三纲”,都是层层递进,有序铺排的。
我们都学过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头一句为:“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你看看,三个层次层层递进,为啥?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嘛。
例4:2021年1月22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领导在政协第十届滨州市滨城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在介绍“滨城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写了四个层次:
大家与滨城朝夕相处,见证了她快速发展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经历了与她共同奋斗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需要一起重新认识滨城、感知滨城、定位滨城。
立足滨城看滨城,作为小城福地,她是群众的归属。滨城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只有约800人/平方公里,是烟台市莱山区的二分之一,不到济南市历下区的十分之一。滨城人很幸福,低保、社保、医保对标全省最高标准,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全区城镇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整治改造老旧小区271个,惠及2.8万户居民……进入新阶段,在现代化新滨城建设征程上,我们如何继续呵护好滨城人的“小确幸”,不断增强群众归属感、获得感?
立足滨州看滨城,作为市主城区,她是滨州的名片。春明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通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我市越来越多的经济指标增速省内排名“进三甲、列四强”,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强劲脉动。“主城区要有主城区的样子,主城区要有主城区的担当”。我们如何用好用足滨州的区位优势、首位承接滨州的政策红利、生动展示滨州的开放姿态、深度构建滨州的产业生态、充分展现滨州的城市形象、全面助推滨州的发展胜势,擦亮这张最靓丽的名片?
立足全省看滨城,作为枢纽站点,她是开放的窗口。目前,滨城区已有四通八达的高速网络,即将迎来济滨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沾临高速及黄河大桥等项目开工或启用,加上大高机场,我们将真正成为鲁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冲、流量之王。“立足滨州市、对接省会圈、融入京津冀、贯穿南北中、联通环渤海、衔接关内外”的同时,我们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交通枢纽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字流等资源富集的优势,提高站位,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立足全国看滨城,作为黄蓝城市,她是战略的节点。首先,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全国只有两个,一个是兰州,一个是滨州。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黄河资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滨城区拥有最好的战略承接力、政策匹配度。其次,我省大力建设“海洋强省”,滨城区临近滨州港、毗邻渤海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具有便利条件,向海向洋向未来将是富民强区的重要抓手。再次,我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面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北方等不及、坐不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提质扩能,国家级环渤海战略呼之欲出。多项战略叠加赋能,多种政策集中发力,多重利好持续释放,我们如何看准、抢来、接住、用好这些机遇,在逆势、下行中,杀出黑马、横空出世?
咱们把四个标题放到一起看:
■立足滨城看滨城,作为小城福地,她是群众的归属。
■立足滨州看滨城,作为市主城区,她是滨州的名片。
■立足全省看滨城,作为枢纽站点,她是开放的窗口。
■立足全国看滨城,作为黄蓝城市,她是战略的节点。
你会发现四个标题层次分明,逻辑性极强,从前到后按空间范围从小到大的逻辑层层铺展,为滨城画了一张由“群众的归属”“滨州的名片”“开放的窗口”“战略的节点”四个图层组成的全身像。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侯,仿佛觉得自己眼前有台望远镜,每读完一段就调整一次焦距。通过这台望远镜我所看到的景深越来越大,由近处慢慢移向远方,层层展开,视野越来越宽,由一个点放大到全景,不禁为这样的系统思维点赞。
以上这几个例子都是层次性思考在系统思维修炼中的具体运用,希望大家好好品味。
写到这里,有必要回过头来问问,我们说写文章要有系统性,那是否就意味着,只消按前面说的把观点写完整就够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光是写完整还远远不够,因为任何一个系统的各要素之间都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让系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并且系统的层次性会从纵横两个向度表现出来,横向上表现为层层递进,纵向上表现为步步深入。
不管任何篇文章,倘若观点没有层次性,那观点再多再全,也只是一堆散沙而已,成不了系统,因为这些沙子是随意堆放的,没有规律,也不会按粗、中、细的层次堆叠。
我的理解,层次性与逻辑性是如影随形的,二者是形与神的关系,层次是“形”,逻辑是“神”。有逻辑性的观点一定会表现为某种层次,而任何有层次性的东西,背后也一定藏着某种逻辑,所以大家最好与上一讲(点击阅读)结合起来理解,效果会更好。